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三国》历史与历史《三国》的文化标尺
陈虎 袁法周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的喜爱和推崇。俗语有“少不读
《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如同说“少儿不宜”、“老人不宜”。
对于“老不读《三国》”,有两种说法较有意味:一是“老读《三国》是
为 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
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二是“老读《三国》
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曾几何时纵横四海、气
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老骥伏枥、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
不同的人对《三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知,广泛的阅读受众及深远的影
响, 使得 《三国》 不再仅是一部小说, 更代表了一种文化—— “三国文化” 。
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和沾溉下,许多人从小到老都会对《三国》爱不释
手,每当提及《三国》人物或典故时,常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三国》之所以广泛流传、备受喜爱,一个主要原因乃在于其特有的
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 简单地讲, 以 《三国》 为质核的 “三国文化” ,
其基本内容应有两个层面:一是历史文化的《三国》。即小说文本本身所
承载的有关“三国”的历史文化;二是《三国》的历史文化。即小说文本
创作、传播、研究、衍生过程中产生的历史文化产物和现象。二者往往交
织在一起,在不同时代或时期都能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三国文
化”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丰富。可以说,“三国文化”在名胜古迹、历史常
识、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学术研究、文艺创作诸多领域和层面都有广泛
反映。根据《三国》改编或受其影响而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影响了包括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