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天下最终归一。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书
开头,引了杨慎《临江仙》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切的腥风血
雨都隔了一层距离,悲剧的战争史诗变成了间隔一定时间与空间的审美,
小说开头又引入历史的宿命循环论,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似乎一切早已注定,悲剧性自此被消解。 (2)
一样的争战,一样的一统,一样的消解,不能不令人感到奇妙。这里
我们要关注的是拉开审美距离以及稀释主题来化解悲剧性因素这一独特的
结构模式。
先看《三国演义》 ,它确实是退出一定的心理距离,来审视那段遥距千
年的历史的,它并非一味沉浸于其间的百年战乱之中,而是不时地以虚静
的人生视境来俯视无谓的人间纷扰。全书卷首词便自拟为“白发渔樵江诸
上,惯看秋月春风” ,反首笑谈那些为流水淘尽的“英雄”和转成空幻的是
非成败,散发着道家清静无为的意味。当这首词的意味渗入叙事机制之中,
便出现了冷热映衬、以冷观热的复杂情调,因此《读三国志法》说“ 《三国
演义》一书,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 。它举了如“关公五关斩将之时,
忽有镇国寺遇普净长老一段文字;昭烈跃马檀溪之时,忽有水镜庄上遇司
马先生一段文字”等十个例子,称其间“或僧或道,或隐士或高人,俱于
极喧闹中求之,真足令人躁思顿清,烦襟尽涤” 。这真是作者无时无刻不在
消解争战之苦、家国之悲的努力。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跃马檀溪”就是营造审美距离化解战争
悲剧因素的例子,当然它的表面是权力争夺中的脱险。刘备劝阻刘表废长
立幼,引起刘表后妻舅的忌恨,在襄阳设宴伏兵欲谋害他。刘备得到密报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