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水大 学毛服 ( 哲社 版 )
1 9 9 3
。 2
徘
徊
’
于
天
人
之
际
—
《
三 国 演义 》
与传统史 观
徐 中伟
罗贯 中
, 这位政 治 上志 不 获展转而 在三 国历 史上 逞才 使气的
“ 湖海散 人
” , 当他登 临 空旷
冷 寂 的三 国古战场
, 当他 目睹《
三 国志 》
展示 的波 诡 云 诱 的 历 史 画卷
, 他定 会 油 然 生 思 古 幽
情
, 发无 限感慨 吧
, 惜 乎我 们今 天 已 难得 其 详了
。 不 过
, 透 过 他精心 结撰 的《
三 国演 义 》
( 以下
简 称《
演 义 ) 这部发债之作
, 我 们的确可 以聆听到 他对人 的 力t
的 欢愉歌 唱 和对
“ 天数 茫茫
不 可逃
”的 沉重 叹 息
, 的确 可 以感受 到 他在 世 事 沧桑 面 前的 迷惘
, 寻 觅 到 他徘 徊 于 天人 之 际
的足迹
。
.
在 我国历 史上
, 三 国时代以
“ 当时多 英雄
, 武 功智 术
, 瑰 伟动人 帅 而 长期引人 目 目
。 罗贯
中选取这 一时代并 把艺术聚光灯对 准活跃 于其中的那些 英雄豪 杰
, 生动 展现 了
“三 分 自是 多
才俊
”的历 史风 貌
。 唱 出 了一 曲激越 人 心的 人的力t
的颂 歌
。 当然
, 这并 不 愈味粉 罗贯 中对
笔 下的人物 等t 齐 观
, 尽管他使用
“ 英雄
”这 一字 眼并 不吝 音
.
战争是三 国时代政治斗争的主要 形式
, 而 武将 则是 从 事具体战争活动 的 主角
, 因此
, 《
演
义 》
热情 展示 了那 些
“虎贵之 士 , 的英 雄风 采
。 他 们体貌 异 于常人
, 武 功 出神入 化
。 他们披坚
执锐
, 出生入 死
, 摧城拔寨
, 拓 扭辟 土
, 在成 就 帝王 大业 上作 用不 可忽视
。难怪刘 备 一见 赵云
,
便有 依依 不舍之 心
。 曹操 一遇 徐 晃
, 即发
“真 良将 也
”之 叹
, 千方百 计 罗致 帐下 而后 快
.
但是
, 我们看 到
, 猛将 武夫 驰聘 于 战场 之 上
, 而 真正 决胜 却在 帷握 之 内
。 在 智 与勇之 间
,
罗贫中显 然将 后者里 于较低 的层 次
.
对于
“ 匹夫之 勇
”
、 “血气之 勇
” , 他 的哪 薄之意 不时 流礴
自不待言
, 即使对 心爱的武将如关
、张
、赵 云等人
, 他 也借书 中人物之 口
, 指 出 他们
“ 虽有 万人
,
之
敌
” , 而 非权变之才
” , 如 无善用 之人
, 也难成气候
。 这 说明
, 虽 然武功在兴 王 图猫 的事业 中
功不 可没
, 但智谋才是 历史 演 变的更 为有 力的 主宰
。
一 《
有义 》
作 者的这种 历史意 识不但 表 现在 对 武 勇的 相对 贬 抑上
. 而 且更 主要 表现在 他 对
“钾术之主
”和
“俊 杰之 士
”的推 崇和 赞美 中
.
东汉末年
,
“ 天下 争横
, 人人 称猫
” , 其 中不乏 有声 有势者
, 但真 正被 罗贯 中 以英雄 相许的
5
·
.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