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瑜的才气
吴国联
X
( 大连教育学院 学报编辑部,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 要: 周瑜是罗贯中在5三国演义6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也是我国历史上实有的三国鼎立之时吴国的重要辅臣,
对后汉三国之势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作为艺术形象、 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周瑜, 都是值得研究的。在周
瑜的身上存在着非凡的/ 才气0; 周瑜因才气而成为吴国的重要辅臣。在对曹操的战与降的选择和赤壁大战等情节中充分显示出
了周瑜的/ 才气0。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周瑜; 才气
中图分类号: I207. 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 388X( 2003) 04- 0052- 03
周瑜是后汉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辅臣)) ) 居于一人之
下、 万人之上的重要位置, 在联刘抗曹、 火烧赤壁, 促成三国
鼎立之势的形成上,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历史人物经
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 在5三国演义6这部不朽的名著中更给
我们留下了一个栩栩如生、 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尽管
罗贯中出于/ 拥刘0的正统思想, 在描写孙刘联合抗击曹操的
过程中着重歌颂诸葛亮, 而对周瑜多有贬谪之词, 但只要我
们以辩证的眼光去客观地分析5三国演义6中与此有关的章
节, 并借鉴5三国志6等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 就会发现周瑜
是三国时代一个难得的、 十分有才气的人物。
一、 周瑜因才气而成孙权的辅臣
周瑜的才气在青少年时期就有所显露。5三国演义6 第
十五回, 写孙策丧父后, 依附袁术, 心中不满于袁术之相待甚
傲, 而用朱治之策, 借兵往江南自立) )) / 行军至历阳, 见一
军到, 当先一人姿质风流, 仪容秀丽0, 此人即周瑜。接着, 小
说追叙了孙坚因讨董卓而移家舒城时, 孙策与周瑜即是少年
朋友。此事在作为正史的5三国志6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初,
孙坚兴义兵讨董卓, 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 独相友善,
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 升堂拜母, 有无通共。 0[ 1]这里没有写
周瑜如何聪明有才, 但与即使是少年时期的孙策这位人杰所
交往者何止十百计, 而惟独与周瑜结下深交, 这就说明周瑜
必有过人之处。孙策在东吴割据一方, 周瑜果断响应, 并向
孙策举荐了后来在吴国的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的张昭。周
瑜谒尽全力辅佐孙策, 深得孙策的信任, 策令他带兵独守巴
丘。及孙策临终托大事于其弟孙权时嘱: / 倘内事不决, 可问
张昭, 外事不决, 可问周瑜0, 可见仰赖周瑜才气之至!
孙权接掌东吴的大权后, 问治国方略于周瑜, 瑜曰: / 自
古-得人者昌, 失人者亡. 。为今之计, 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
辅, 然后江东可定也。 0
[ 2]并向孙权推荐了以后为吴国立下汗
马功劳的鲁肃。从周瑜的建议和向孙策与孙权两次正确地
推荐人才上, 我们可以看出周瑜的以人为本、 以人才争天下
的正确观点和超人的才气。纵观三国之争, 其实就是人才之
争, 即所谓/ 得人才者得天下, 失人才者失天下。 0袁绍、 袁术、
刘表、 刘璋等一批曾掌握实权、 独霸一方的大军阀, 皆因不会
用人而失败; 而曹操、 刘备、 孙权则都因手下各有一批能人相
辅, 才脱颖而出, 形成了三方鼎足之势。周瑜对孙权的建议,
虽未像诸葛亮的/ 隆中对0那样全面论及天下大势从而提出
治国之策, 但却从根本上指出了立国之大政, 为孙权分得三
分之一的天下打下了理论基础。
赤壁之战, 是孙刘联合抗击曹操而使天下三分的关键一
役。然名为孙刘联合, 其实刘备在此之前已被曹操打得大败
而惶惶西窜, 已经没有什么实力抗曹, 只派一个诸葛亮长住
江东, 起一些协助作用。事实证明, 是东吴的将士们在周瑜
的运筹帷幄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 在赤壁大战中, 周
瑜的决策、 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显露出非凡的才气;
周瑜的/ 辅臣0地位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
赤壁大战之后, 为了吴国的根本利益, 周瑜协助孙权进
一步明确和制定了建国的方略: 一是北拒曹操, 始终把曹操
定为抗击的对象; 二是继续联合刘备) )) 不是无原则的联
合, 而是既联合又斗争, 在一定的时候取回荆州, 以限制刘备
集团力量的发展壮大。这一方略, 在很长的时期决定着吴国
的根本大政、 发展方向。周瑜本身也正是在辅助孙权制定和
实践本方略的过程中进一步显露出才气, 发挥出辅臣的作
用, 直至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
二、 赤壁之战使周瑜的才气充分显露
周瑜的才气着重表现在围绕著名的/ 赤壁之战0而展开
的诸多情节中。首先表现在对曹操的战与降的定夺上。当
曹操率领 83 万( 号称百万) 大军挥师南下进逼东吴之时, 东
吴君臣震惊之余, 一片混乱, 其文臣们更是一边倒)) ) 投降。
此时的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 不在京中。孙权也乱了方
寸, 对战与降举棋不定, 东吴面临生死存亡的决择关头。
在吴国太/ 内事不决问张昭, 外事不决问周瑜0一语的提
醒下, 孙权顿开茅塞, 当即遣使往鄱阳湖请周瑜议事。可孙
权的使者未发, 周瑜已先到。于此, 可见周瑜审时度势、 当机
第 19 卷第 4 期
2003 年 12 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Vol. 19 No. 4
Dec. 2003
X 收稿日期:2003- 03- 08
作者简介:吴国联( 1953- ) , 男, 浙江兰溪人, 编辑。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