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人口辨析
(0 次评价)4750 人阅读0 次下载
①王育民先生的论断完全符合实情。孙吴政权不断遣将征讨山越, 检刮人口, 补充到不少山越士兵。仅据《三国志》卷 64《诸葛恪传 》 所载, 即可窥其一斑: “( 诸葛) 恪以丹阳山险, 民多果劲, 虽前发兵, 徒得外县平民而已, 其余深远, 莫能禽尽, 屡自求乞为官出之, 三年可得甲 士四万。 ……民闻( 胡) 伉坐执人被戮, 知官惟欲出之而已, 于是( 山越) 老幼相携而出, 岁期, 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万人, 余分给诸将。” ② 《三国志》卷 48《三嗣主传》载,吴主孙休于永安元年十一月下诏曰: “诸吏家有五人三人兼重为役, 父兄在都, 子弟给郡县吏, 既出限 米, 军出又从, 至于家事无经护者, 朕甚慜之。其有五人三人为役, 听其父兄所欲留, 为留一人, 除其米限, 军出不从。”从吴主诏中可见, 吏家 人口或三人, 或五人不等。而王育民的吏户户口是 1∶ 5, 取的是最高值, 故葛剑雄认为此说不严谨。 有关这一问题 , 笔者与赵文林、谢淑君所著 《中国 人口史》, 王育民所著《中国人口史 》以及葛剑雄所 著《中国人口史 》的看法基本一致, 即户口统计时 应分为“户 ”、“兵”、“吏 ”三类。然而 , 《通典》对三 国人口的统计, 仅局限于州郡县的编户 , 而缺少 “兵家 ”与 “吏家 ”,自然不全面 。赵 、 谢二人虽意识 到“兵 ”、“吏”在户之外 , 却缺乏更深入的研究 , 最 显著的是将 “口户”与 “兵 ”、“吏 ”简单叠加 , 忽略 了兵家吏家皆有口 。王育民在此基础上做了补充 , 即兵 、 吏既然分开, “兵 ”当有 “兵户 ”, “吏 ”亦当有 “吏户 ”。 “倘以此数通计之, 则 23万吴兵约含 98. 9万口 , 10. 2万蜀兵约含 43. 9万口 。魏兵数字 缺载 ,但据司马昭讨诸葛诞时上表所称 `今诸军可 五十万' , 其兵户人数当为 215万 。三国总计兵户 当在 83. 2万余户,即 357. 8万余口。 ”〔12〕 “至于吏户 ,据吴永安元年 ( 258) 景帝诏令 `诸 吏家有五人'一语推断, 吴吏 3. 2万, 当 16万口, 蜀 吏 4万,当有 20万口 。魏吏数字缺载,按蜀吏占州 县编户数 4. 26%, 吴占 1. 39%, 魏折衷以 2. 83% 计,吏当为 12. 5万余户、62. 5万口。三国总计吏 户为 19. 7万余户、98. 5万余口 。 ”〔13〕 第四 ,少数民族大都不在州县编户之内 。 赵文林、 谢淑君著《中国人口史 》与王、葛分著 《中国人口史 》, 均对少数民族不在州县编户内做 出专门论述 。位于三国管辖地区 ( 大致在原东汉 管辖范围内) 及其周边的少数民族有夫 ( 扶 ) 余、东 沃沮 、 高句丽、挹娄 、 乌桓 、 鲜卑、 匈奴、 室韦、羯、 氐 、 羌等 ,加上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赵 、 谢在考证每一 个部族可能存在的人数后, 认为少数民族总数 “共 约四百七十四万”〔14〕。而王育民对少数民族的估 计, 则不同于赵 、谢二人, 认为 : “曹魏统治下的北 部中国少数民族入迁数字, 估计应在全部人口的 1/5以上 。至于南方,散居于益州南部的南中各少 数民族,其居住地区占蜀领土的一半以上。分布地 区遍及东吴南北广大领域的山越, 人数更多。① ……三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全部人口 ,估计不会少于 政府州县编户的 1/4, 即 36. 7万户、191. 8万余 口。”〔15〕 王育民的结论是 : “综上所述 , 三国时期从政 府分割出来的部曲、佃客、奴婢等世家豪族的私家 户口,国家典农机构管辖下的屯田上的生产者屯 户 ,郡县编户之外另立户籍的兵户 、吏户以及仍保 持其原有部落形式的少数民族的牧户等不属于郡 县管辖下的人户 , 已远远超过封建国家的编户齐 民 。再加上郡县编户中广大自耕农因逃避赋役而 流亡的逃户、漏户 ,封建国家地方行政机构郡县所 能直接控制的人户仅仅是整个户口数的一小部分 而已。 ”〔16〕 按照对这四类未被纳入编户人口的分析,王育 民将其相加, 再加上原有的州县编户 787万, 得出 了三 国末 期实际 人口 的估 计数 有近 3800 万 ( 3798. 8万) 人 ,而三国初期 ( 公元 220年) 人口约 475. 2万户、2653. 9万人。〔17〕在此基础上, 葛剑雄 对王育民研究中不够细致的地方做了补充 ,些许错 误做出了更正 , 如吏户户口 1比 5的不严谨 ;②对 少数民族的估计显得随心所欲等 。总体来说,葛是 在王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推敲 ,对统计数字进行了再 分析与适当调整 , 得出三 国末期应有 3000 万 人〔18〕,而东汉三国期间的人口谷底大致在 2224— 2361万之间的结论。〔19〕可以说 ,从各类未登记入 户口的人为切入点进行的人口估计的方法还是比 较科学的 ,推论已经是相当细致了。毕竟在缺乏史 料的情况下, 得到更确切的数据是不可能的 。 然而 ,根据东汉永寿三年 ( 157) 的统计数据, 运用统计学原理的赵文林、谢淑君二人通过精细的 计算,统计出三国不同时期的口户数。他们的方法 是按照“6. 6的口户比 ”进行乘积〔20〕,加上他们自 己估算的少数民族数量 , 得出三国末期人口在 1800万 ,而三国时期人口谷底为 1400万的结论, 这显然与王、葛二人分别得出的结论相去甚远。虽 说是“估计 ”, 但差距如此明显, 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是谁错了呢? 从结论上说, 笔者更倾向于王、 葛二人的估算, 更确切地说是葛剑雄先生的推算, 赵 、 谢的估算是 错误的。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 用统计学方法得出 的结论更科学, 但人口估算差异在 1000万以上显 然是值得探讨 。 关键在于 ,赵 、谢二人参照的计算依据是东汉 191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2-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20:26 , Processed in 0.63815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