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
恢为俞元人
,
去 蜀至是已十余年)
,
乃今得旋
,
不得复北
,
欲
,
还与汝等同计谋
。
故以诚相告
。
南人信之
,
故围守怠缓
。
于是
恢 出击
,
大破之
,
追奔 逐北
,
南至桨江
,
东
接徉柯
,
与亮声势相连
。
南土 平定
,
恢军功
居多
。
”
李恢率领的这股兵
,
自北而南直 达
盘江
,
可能 战事并不激 烈
,
因为滇池区城 的
主力被雍阎 带到越禽去了
。
雍 阁死 在越崔
,
孟 获率领部曲退回
,
被
诸葛亮追击又 遭失败
。
关于 此役
,
后来 传说
附 会
,
不必 可信
。
《南中志》说
:“夏五
月
,
亮
渡沪
,
进征益州
,
生虏孟获
,
置 军 中
,
问日
:
我军如何?获对日
:
恨不相知
,
公易胜耳
。
亮以方务在 北
,
而南 中好叛乱
,
宜穷其诈
,
乃赦获使 还合军
,
更 战
。
凡七虏七赦
,
获等
心服
,
夷汉亦思反善( 此可证雍 阁部曲 由夷
汉组 合)
。
亮复问获
。
获对日
:
明公 天威
,
边民当不 为恶矣
”。
《三国志
·
蜀志
·
诸葛亮
传》注 引《汉晋春秋》说
:
“亮
在南中
,
所
载战捷
,
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
,
生致之
。
既得
,
使观于营阵 之 间
。
问日
:
此 军如
何?获对曰
:
向不知虚实
,
故败
。
蒙赐观看
营阵
,
若只如此
,
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
,
更
战‘七纵 七擒
,
而亮犹 遣获
。
获止 不去
,
日
:
公天威也
,
南人不复反矣
。
遂 至滇池
。
南中
平
”。
这种离奇情节
,
后来
,
演义
、
剧本尤
为怪 诞不稽
。
民间传说载于志书更多附会
,
不值辩论
。
推测诸葛亮追击孟获
,
连 战连进
七 次
,
始被消灭
。
孟获投降不杀
。
后来附会
为七纵七擒
,
捏 造史实
。
(
3)
关于样柯战 事
是马忠率领
,
所见记录 甚少
,
《三国志
,
蜀 志
·
马忠传》说
:
“建兴
三年
,
诸葛亮
南入
,
拜忠祥柯太守
。
郡承朱褒反
,
叛乱之
后
,
抚育恤理
,
甚有威 惠
。
”
《南中志》
:
“马忠
破徉柯
”
,
不言战事经 过
,
大概朱褒
的兵很快就失败 了
。
蜀兵分 三路南进
,
南 中大姓受到严重 打
击
,
降于诸葛亮
,
于是恢复统治的郡县 机
构
。
《三国志
·
蜀志
.
后主传》
:“建兴三
年春三月
,
皿相亮南征四郡
,
四郡皆平
。
改
益州郡 为建宁郡
,
分建宁( 当作越翎)
、
永昌
为云南郡
。
又 分建宁
、
样柯为兴古郡
。
十二
月
,
亮还 成都
。”《
南中志》
:“建
兴三年
,
遂
平四郡
。
改 益州 为建 宁
,
以李恢为太 守
,
加
安汉将军
,
移治味县
。
分建宁(当作永昌)
越崔置云南郡
,
以吕凯为太 守
。
又分 建宁
、
样柯置兴古郡
,
以马忠为样柯太 守
。
”
在 东
汉 时期
,
南中原设越禽
、
祥坷
、
益州
、
永昌
四郡
,
至是分设云南
、
兴古二郡
,
又已改键
为 属国都尉为朱提郡
,
共为七郡
,
即所谓之
“南中七郡”
,
归康降都督统率
,
属蜀
。
蜀
于边 缘重地置 都督
,
领 兵 屯 守
。
汉中
、
江
州
、
巴东
、
关 中并设 都督
。
南 中都督 也是其
中之一
,
而任务更 为重要
。
从此对南中的统
治更 加强了
。
诸葛亮以十二 月还至 成都
,
《三 国志
·
蜀志
·
费诗传》载亮
《与孟 达 书 证》
说
:
往年南征
,
岁未 及还
。
(《三国志辩》日
:
未 当作末
,
及 当作乃)
,
适与李 鸿 会 于 汉
阳
,
承知消息
。
”
按
:
汉 阳属朱提郡
,
疑 在
今贵州威宁水 城
。
《嘉庆一统志》
卷三九五
以为汉阳即叙 州府庆符县
,
纪录甚略不能详
考
,
但知诸葛亮 由朱提道还蜀
。
蜀既统治南中
,
微发物力
,
《三国志
·
诸葛亮传》说
:“建
兴三年秋〔南中〕 悉平
,
军资所出
,
国以富饶
。
”
《李恢传》
:
“南
土平定
,
赋出史淮
,
耕牛战 马
,
金银犀革
,
充继军资
,
于 时费用不缺
。
”
《杨截传》
载
《季 汉辅臣赞》李德昂 ( 即李恢)
赞
:
“广
迁蛮淮
,
国用 用强
。”
《南中志》
:“出其金
银丹漆
,
耕 牛战马
,
给 军 国 之 用
。
”
《蜀
志
、
谁周传》载上书
:“垂相 亮南征,
兵势逼
之
,
穷乃幸从
,
是 后供出官赋
,
取以给兵
,
以为愁 怨
。
”
蜀统治者的 目的在经济剥削
,
诸葛亮
《出师表》谓:
“今南
方已定
,
甲兵
已足
”。
得南中地
,
有助于北 伐中原
,
南人受
到严重 剥削
,
当然引起愁怨了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