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隆中 对》
、
《答法正书》译注
中文系学员
刘卷泽李之千
隆中对
〔说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政治家诸葛亮
(公元18 1
一23 4年)
,
年青时随叔父从山东琅娜
(今山东沂水县)
避乱荆州
,
隐居在湖北襄阳县西的隆中山
。
汉献帝刘协建安十 二 年
(公元 2 0
7
年)
,
刘备
“三顾
茅庐
”
,
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 的计谋
。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
当时的形势
,
向刘备提串了建立根据地
、
进一 步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和路线
。
诸葛亮对
刘备的回答就是这篇
《隆中对》(又名《草庐对》)
。
“
对
”
,
古时特指对上级的答话
。
“思 想上政治上的路线 正确与否是 决定一
切的
。”
诸葛亮在治蜀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
彻着他所提出的这条路 线而成为 法家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
使蜀国的政治实力 得 以逐 步地
向前发展
。
但同时正是在这条路线遭到破坏后
,
才导致了蜀国 的灭亡
。
历史上因法家正
确路线被改变而归于失败的教训是很多的
,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吗?
叛徒
、
卖国贼林彪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
,
把历史的车轮拉向倒退
,
这是万万办不
到的
。
在批林批孔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
我们来 阅读
《隆中对》
,
这对于总结儒法
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
;
对于我们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
行党的基本路线
,
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是会有一定教益的
。
〔原
文〕
自董卓已来
,
豪杰并起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曹操比 于袁
绍
,
则名微而众寡
,
然操遂能克绍
,
以弱为疆者
,
非惟天时
,
抑亦人谋
也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
,
挟天子而令诸侯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孙权据有
江东
,
已历三世
,
国险而民附@
,
贤能为之用
,
此可 以为援而不 可图
也
。
荆州北据汉
、
酒
,
利尽南海@
,
东连吴会
,
西通巴
、
蜀
,
此用武之
国p
,
而其主不能守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0
,
沃野千里
,
天府之土@
,
高祖因之 以成帝业@
。
刘璋周弱
,
张鲁在北
,
民
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将军既帝室之胃
,
信义著于
四
海
,
总揽英雄@
,
思贤如渴
,
若跨有荆
、
益
,
保其岩阻烟
,
西和诸戎
,
南抚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