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云岩寺塔
蔡述传
江南名城苏州
,
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悠
久历史的城市
,
它 不但以 园林建筑的美丽和
集 中驰名中外
,
而且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
物古迹
,
本文介绍的苏州云岩寺塔
,
便是这
些古迹中的一处
。
云岩寺塔建于苏州著名的风景区虎丘山
上
,
又称虎丘塔
(图见封底)
。
虎丘山一名
海涌山
,
是一座火成岩堆积而成的小 山阜
,
高约3 0 多米
。
传说 春秋末期
(公 元前 六 世
纪)
,
吴王朋闻死后葬在这 里
,
下葬三天
后
,
忽然在山上 出现 了一只 白虎
,
从此
,
人
们便称这座小山为虎丘
。
到晋 代
,
司徒王殉和
司空王瑕兄弟曾在山上建造宅第
,
后来
,
王
家舍宅为寺
,
名虎丘寺
。
唐代
,
因避唐高祖
李渊的祖父李虎的讳
,
改名武丘报恩寺
。
寺
内原也建过塔
,
是平面方形木塔
,
不是现在
的云岩寺塔
。
直到宋至道 年 间(99 5一99 7
年)
,
寺重建后改名云岩寺
。
至 于 云岩 寺
塔
,
根据文献记载和塔内字砖等文物考证
,
可
确定始建于 五代后周显德六年
,
吴越钱弘椒
十三年己未(9 5 9年)
,
落成 于北宋建隆二年
(9 6 1年)
,
至今已有一千零十九年的历史
。
云岩寺塔是一座平 面八角形的楼阁式塔
(图一)
,
共七层
。
塔身平座等均为砖砌
,
外檐为砖木混 合结构
,
由宋至清
,
曾遭过七
次火烧
,
顶部和各层塔搪都已损坏
,
但塔身
仍然无恙
。
云岩寺塔的塔身
,
由外壁
、
迥廊
、
塔心
三部分组成
。
外壁每层转角处都砌成圆柱
形
,
每面又以檐柱划分为三间
,
当中一间是
汉
、
魏时代所流行的冠井 衣裳
,
至隋
、
唐时
只在所谓
“法
服
”
中保留一席地
,
而常服 则
大部分为筷头袍衫所取代
。
宋
、
明复多因袭
唐制
。
所以近 代绘画中出现的 古服饰人
,
时
代属于隋
、
唐以后的
,
还比较接近一些
,
而
对于汉 以前的服饰
,
绘制者往往显得有些 隔
膜
。
本文试对诸葛亮的
“
羽扇纶巾
”
作些分
析考查
,
目的 之一也是在于 供历 史画绘制者
作一些参考
。
·
6
明
、
王沂《 三才图会
·
衣服图会》卷一
:.
诸葛巾
(见本文图五: 4)
:
此名纶巾
,
诸葛武侯尝服纶
巾
、
执羽扇指挥军事
,
正此 巾也
:
因其人而 名
之
。
,
《北堂书钞》 卷一三四引许询《自盛尾铭》
.
《艺文类聚》卷六九引徐陵《座尾铭》
.
《晋书
·
王导传》
:.
(导妻) 曹氏性拓
,
导 甚惮
之
,
乃密营别馆以处众妾
.
曹氏知
,
将往焉
.
导
恐妾被辱
,
遨令命驾
,
犹 恐迟 之
,
以所执魔尾柄
驭牛而进
.
’
可 见 王导 经 常手执盛尾
.
《太平御览》卷七O三 引
.
《说文》
:.
同
,
小儿蛮夷头 衣也
.
’
日 即帽
.
《 广韵》 引及《 玉篇》注 同《徐传》
,.
儿
“
下
有
“
及
,
字
。
《 通鉴
·
晋纪》 注 引
,‘头‘
上有
.
蒙
.
字
。
《后汉书
·
逸民
·
韩康传》
.
《宋书
·
礼志》 引
.
《 晋书
·
谢万传》
:‘简文帝作相,
闻 其名
,
召
为抚 军从事中郎
.
万著 白纶巾
,
鹤笔裘
,
履展而
前
.
既见
,
与帝共谈移日
.
太原王述
,
万 之妻父
也
,
为扬州刺史
.
万尝衣 白纶巾
,
乘平肩舆
,
径
至听事前
.
’
又《 陈 书
·
贺德 基传 》
:.
( 德基)
尝于白马寺前逢一妇人
,
容服甚盛
,
呼德基入寺
门
,
脱白纶市以赠之
.
仍谓德基曰
:‘君方为重
器
,
不久贫寒
,
故以此相 遗耳
.
’.
年8
198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