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严法·任贤·正身——略论渚葛亮治蜀
(0 次评价)3956 人阅读0 次下载
点 : 一是刑教结合 , 严而有恩 。 他批评法家 “长于理法, 不可以从教化 ” “!自张漪编 《诸葛亮集》) , 他反对不教而诛 , 而实行形教结合 , 他不同于法家 的 “严而少 恩” , 而是 “严而 有恩 ” 。 陈寿说他 “劝戒明竺, 就是说 , 什么是善 , 什么是恶 , 什么是该做 的 , , 什么是不该做的 , 反复讲清楚 。 比 如 , 他曾 “作 《八务》 、 ( ( -七戒》 、 《六恐》 、 , 《五惧》 , 皆有条章 , 以训厉臣子 ” 。 我们从他留下来的一些教令中 , 也可以看 到他这 种谆淳教诫的苦口笋心 。 教而不听 , 然后执法 。 而惩处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其他人 。 所 以当他处罚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时 , 往往一再解释此人犯了什么过失 , 为什么要这样处 理 。 因 此西晋季兴在《诸葛亮故宅 铭》中称赞他 “刑 中于郑(有子产治郑的严厉作风) , 教善于鲁(有孔子教育的不倦精神) ” 。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 是因为他使甩刑法乃是 出于不得已 , 而并非以整人为乐事 。 都护李平与诸葛亮同受刘备遗诏 辅佐刘禅 , 地位仅 次于诸葛亮 。 但此人权欲熏心 , 废 公营私 , 甚而当北伐之际 , 破坏军机 , 事后又玩弄两 面手法 , 委过于人 。 诸葛亮不得已 , 表请后主废为平民 。 他在给季平的儿子李丰的信中 诚恳地说 : 希望你宽慰你父亲 , 好生想想以前的过失 ; 只要改正了 , 还是可以复官的 。 由此可见 , ‘ 他对于犯错误 的人 , 不是一棍子打死 , 而是给他们留下改过的机会 。 所以东 晋 习凿齿说诸葛亮用刑 “怀乐生之心, 流矜恕之德 ” 。 二是赏罚严明 , 用 心公平 。 诸葛亮的下属 、 垂相府长史张裔曾称赞诸葛亮 : “公赏 不遗远 , 罚不阿近 , 爵不可以无功取 , 刑不可以贵势免 。 ” 陈寿在《诸葛亮传》评语中 也说 : “尽忠 益时者虽仇必赏 , 犯法怠慢者 虽亲必罚 , 服罪输情者 虽重必释 , 游辞巧饰 者虽轻必戮 , 善无微而不赏 , 怒无纤而不贬 。 ” 这都是实事求是的概括 。 我们可以街亭 之役后对王平和马课的赏罚为例 。 马诬原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 。 建兴六年出兵祁山 , 又 提拔他为先锋 。 但结果马误违背诸葛亮的命令 , 大败于街亭 , 损兵折将 , 影响恶劣 。 诸 葛亮抑制 心中的痛苦 , 坚决按军法从事 , 处以重刑 , 下狱而死 。‘ 事后有人对诸葛亮说 : “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 岂不倍乎! ” 诸葛亮流着眼泪说 :“孙武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 者 , 用法明也 。 · . . 四海分裂 , 兵交方始 , 若复废 法 , 何用 讨 贼邪 I ” ( ( (三国志 · 萄 志 · 马谈传》装注)相反 , 马谈的部下裨将军王平在这次战役中不同意马 傻 “舍 水 上 山 , 举措烦抚 ” 的部署 , 多次规谏 , 马谈不听 , 以致失败 , 诸部溃散 , 唯 王平率所部千 人徐徐撤退 , 没有损失 。 诸葛亮特加褒奖 , 任为参军 , 统五部劲卒 , 进位讨寇将军 , 封 亭侯 (《三国志 · 蜀志 · 王平传》 ) 。 像这类赏罚公平的例子是很多的 。 三是审时度势 , 宽严适当 。 诸葛亮执法 , 有严也有宽 。 他的高 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市 时度势 , 恰当地掌握宽严的分寸 。 对孟获 的处理就是一个最明显 的例子 。 后主初年 , 南 中一些豪族大姓和少数民族首领发动叛乱 。 为了安定后方 , 诸葛亮亲自出征 。 他分析了 当时形势 : 蜀汉政权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曹魏 , 而不是南中的叛乱者 。 平定南中叛乱 , 只是给北伐创造条件 , 而且亨中是少数民族地区 , 路途遥远 , 交通困难 。 因此他决定采 取 “攻心为上” 的方针 。 根据这个方针 , 他对被俘的南中叛乱的头目之一孟获 , 不是照 搬法律条文 , 将其从严处以极刑 , 而是采用传颂千古的 “七擒七纵” 的策略 。 孟获深受 感动 , 心悦诚脏地说 :“公, 天威也 , 南人不复反灵 。 ” 在他剿倪 投降并真正认霹服罪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1-0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7 03:23 , Processed in 0.65667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