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試析曹操的“重豪强兼并之法”——兼驳梁效的“中小地主进步论”
(0 次评价)455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一族、 豪强地 主的各种依附者 。 田畴 “ 入徐无山中 , 营深险平敝地而居 , ”一 百姓归之 , 数 年间至五千余家 。 ” 遭管宁在辽东 , “越海避 难者 , 皆来就之而居 , 旬月而成邑 。 ” 因而 , 户口锐减 , 民不著籍 。 “是时天下户 口减耗 , 十裁一在姆 。 而且缺少丁壮劳力 , 如 “ 琢郡领户三千 , 孤寡之家 , 叁居其半 。 ” 这样 , 就使曹操在统一北方 、 创建曹魏 政权的过程中 , 面临着两个大向题一是粮食奇缺 , 二是兵源枯竭 。 曹操 “为充州刺史, 西迎天子 , 所将 千余人皆无粮 。 ” 官渡之战时 , 曹军 “ 众少粮尽 , 士卒疲乏 ” 。 所以 , 曹操曾因粮食极端缺乏 , “人 相食 , 乃罢吏兵新募者 。 ” 或者罢 兵归农 , 如满宠为汝 南太守 , “得户 二万, 兵二千人 , 令就田业 。 ” 当时 , 一方 面是缺粮难以养兵 , 另方面 是士兵来源不足 。 由于人民大量死亡 , 政散民流 , “ 民人多藏窜 ” 。 因而 , 补充兵员 十分 困难 , 如, ’ 程显收山泽亡命 , 得精兵数千 人 。 ” 军粮奇缺和 兵源枯竭 , 反映了封 建政府无法掌握足够的纳税服役对象 , 赋税 剥削收入大为减少 。 公元年建安五年 , 曹操在豫州 “急 录户调” , “ 收其绵绢 ” 。 直到 公元 夕年 建安十二年 , 曹操还 说 “ 若年殷用足 , 租奉毕入 , 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 。 ” 可见连曹操食邑的租奉也不 能收足 。 面对这种严重的局 面 , 曹操要获得统一战争的胜利 , 建立和巩固政权 , 就必须着手 恢复社会经济 , 发展生 产 , 并在这基础上 , 掌握尽可能多的赋役户口 。 而要扩大 赋役剥 削面 , 就得招徕流 民 , 争夺私附 , 把世家大族 、 豪强地 主的 “ 隐户 ” 、 “屠 民” 检括出 来 , 重新置于封建政府的直接控制之 下 , 并将赋役制度健全起来 。 因此 , 曹操考察地方 宫吏的治绩 , “ 皆以户口率其垦田之多少 , 及 ‘盗贼’ 发兴 , 民之亡叛者 , 为得负之 计 。 ” 同时 , 逐渐恢复和改革东汉的斌役制度 , “是时征 役草创 , 制度多所兴复 。 ” 平邺之后 , 曹操便正式颁布了 《收田租令》 , 规定 “ 收田租亩四升 , 户 出绢二匹 、 绵二 斤 ” 。 《收田租令》反映了曹操采取抑制豪强的政策 , 即所谓 “ 重豪强兼并之法” , 这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但是 , 梁效在竭力夸大曹操打击豪强的作用的 同时 , 硬说这是代表 中小地主的 “要求” 和 “利益” 。 抑制豪强是否等于代表 中小地主 的利益呢不是 。 伟大的领袖和 导师毛主席 , 在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 特点时指出 “在 封建国家中 ,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在各地方分设宫职以掌兵 、 邢 、 钱 、 谷等事 , 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 ” 曹魏政权是地主阶级 的国家曹操是封建的最高统治者 , 他同样依靠地主阶级作为统治的基础 。 《收田租令》中 所说的 “ 豪强 ” 、 “强 民” 和 “ 下民 ” 、“弱 民”中除 自耕农外的中小地 主 , 一都是曹魏封建 统治的基础 。 既然如此 , 那么曹魏政权就不可能成为只 代表 中小地主利 益的封建国家 。 曹操抑制豪强 , 是调整地租在地主阶级内部的再分配关系 , 保证封建政府的赋役剥削 , · 料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0-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3:12 , Processed in 0.37226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