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时期公孙氏政权对辽东的统治
(0 次评价)3626 人阅读0 次下载
“越海避难者, 皆来就之而居 , 旬月而成邑 ” 。 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之下 , 大大促进了辽 东地区经济的 发展 , 为公孙康执政时打击高句丽的侵犯 , 提供了物质基础 。 在避难辽东的移民 当中 , 也有一些失意的政客和封建文人 。 这之中有在黄 巾农民起 义军打击 下逃往辽东的郁原 、 管宁 , 有 “董卓作乱, 避地辽东 ” 的王烈 , 还有政争失意 暂避辽东的太史慈 、 刘政等人 。 公孙 氏政权对 这些 人表面上以礼 相待 , “虚 馆 以侯 之 ” , 但严防这些人干预政事 。 一些威胁 或者攻击公孙 氏政权的人物 , 如刘政等 , 公孙 度 “以其为 己害 ” , “畏恶 欲杀之妙 , 对 一 些不闻政事的文 人 , 则 “加赠 服物 ” 。 这些 封建文人或政客 , 大都没有终老辽东 的打算 , 只是做为暂时的避难之所 。 因而 , 也不愿 和公孙氏政权公 开对立 , 多以研究学问或经商渡日 。 丙 卜原住在大连湾三山 岛 , “一年中 往归原居者数百 家 , 游学之士 , 教授之声不绝 ” , 推动 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 公孙度控制辽东共十六年 。 公元二O四年度死 , 其子康继位 。 在公孙康统 治辽东 时 , 依然在某种形式上和曹操控制的中央政权保持着隶属关系 。 二 O 七年 , 曹操率军北 征乌桓 , 袁绍 之二子袁尚 、 袁 熙 “ 与乌桓逆军 战 , 败走奔辽东 ” , 妄图夺取公 孙康的政 权 。 公孙康立刻意识到 “今不取熙 、 尚 , 无 以为说于国家 ” , 遂将其二人诱杀 , 给曹 操送去首级 。 曹操以功封康襄平侯 , 并左将军 ; 公元二二一年 , 康死其弟公孙恭继任辽 东太守 。 曹工代汉以后 , 公孙恭首先表示归附 , 因而魏文帝曹巫拜恭为车骑将军 , 封平 郭侯 ; 太和二年 (公元二二八年) , 公孙渊胁夺恭位 , 魏明帝曹睿拜渊为扬烈将军 、 辽 东太守 。 总之 , 公孙度及其子康 、 恭 , 虽然割据一方 , 但都对中央王朝保持着隶属关 系 。 公孙康统治辽东共十七年 。 此时 , 高句丽数次侵犯辽东 。 “建 安中 , 公孙康出军击 之 , 破其国 , 焚烧邑落 ” 。 同时 , “公孙 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 , 遣公孙模 、 张 敞等收集遗民 ” 。 据晋书卷十四地理志记载 : 带方郡 , 公孙度置 (此 处度为康字之 误) , 统县七 , 户四千九百 。 其统县为带方 、 列口 、 南新 、 长岑 、 提奚 、 含资 、 海冥 。 景初二年(公元二三八年) , 司马爵讨灭公孙渊 , 又潜军浮海 , 收乐浪 、 带方二郡 , 以 迄于晋 , 仍其旧制 。 二三二年二月 , 吴大帝孙权为 “ 赴目前之急 , 除腹心之疾 ” , 派遣将军周贺 、 校尉 裴潜乘船百艘 , “越 海求马 ” 于公孙渊 。 公孙渊与孙 吴政权的勾结 , 引起曹魏政权的不 满 。 九月 , 魏明帝派遣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 军自东莱渡海往讨 , 幽 州刺史王雄从辽西渡 辽水进攻 , 旅大地区和辽西一带 , 都变成了战场 。 结果 , 曹魏军队大败而归 。 这样 , 更 促进了公孙渊向孙吴政权的投靠 。 公孙渊 派校尉宿舒 、 I ’e d中令孙综持表称藩于权 , 随同周 贺 、 裴潜前往东吴 。 船队行至成山(今山东省荣成县) , 遇到大风 , 被迫靠岸 。 魏将田 豫早已料到周贺返 回吴时必然经 过此地 , 布下伏兵 , 周贺刚 至成山 , 便被杀死 。 宿舒 、 孙综脱险 , 到达东吴 , 向孙权献辽东特产貂皮和名马 。 孙权对公孙 渊派人 “奉表称臣于 吴 ” 格外重视 。 二三二年三月 , 孙权不顾举朝大臣的反对 , 派遣张弥 、 许晏 、 将军贺达 率兵万人 , 携带 “金宝珍货, 九锡备物 , 乘海授渊 , 封渊为燕王 ” 。 公孙渊 勾结孙权 , 是想借助孙权的势力以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 , 摆脱曹魏政权的压 力 , 并进一步扩大统治范 围,孙权也想借助公 孙渊 的人力 、 物力和有利的军事地位 , 从 南北两方造成对曹魏政权夹攻的局面 , 以除掉他的心腹之疾 。 公孙渊和孙权结成联盟卜 一 盆t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9-2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6 17:49 , Processed in 1.5041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