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嘉 靖 刊 本 《
三
国 志 通 俗 演 义 》
乃 元 人 罗 贯 中 原 作
袁
世
硕
《三国演 义》
是 一 部影 响极为 广泛 的古 典小 说
。
它 的作者 为罗贯 中
,
这 是历 来人 们所公认
的
,
所 有的版本 都署着 这个 名字
。
然而
,
长期 以来
,
社 会上 所 流传 的却是 清初毛 纶
、
毛宗 岗
父子修 改过 的本 子
,
书中摄 入 了他们 的思想观 点
,
至于 罗贯 中的原 作
,
则 被视为
‘
, 屡经后 人
增损
,
真面殆 无从复见 矣
”
。
现在可 以看 到的 这部 小说 的最早刊 本
,
是有 明弘 治 甲寅 ( 1 49 4年 ) 金 华蒋大器 和 嘉 靖壬
午 ( 1 5 2 2年 ) 关西张 尚德 的两篇 序的 《 三国志 通俗演 义 》
,
研 究者 称作 嘉靖本
。
这种本子 被
研究者 发现
,
已 经多半 个世纪 了
,
但 却没有受 到应有 的重视
。
已 故的郑 振铎先 生是古典小 说
戏 曲研究 的权威
,
他 收藏和 过 目的 中国古代小 说戏 曲的珍本之 多
,
没有 一个人能 够比 得 上
。
当嘉靖本 《 三国志通 俗演义 》被发现 的时候
,
他 曾撰 文说
:
“ 这部 嘉靖本的罗 氏三国志 的第
一个 本子在 五百年后 的今 日发 现
,
在 考订版本 的人看来 是极有 意义 的一件 事
。
” 由于 他只 注
重 了考订版本 的意义
,
所 以 文末又说
:
“ 这个发现
,
颇 使我 们为 之一 惊
。
但其 重 要性
,
实在
还不如 三国志平 话的发 现
。
”
大概 与他一开 始就定下 了 这样 一个调 子有关
,
半个 世 纪以 来
就很 少有人对这 个本子 进行 专门 的研 究
,
一些 文学史
、
小说史 著作 中
,
也只 是 在 论述 《 三国
演义 》的演变时
,
把 它作为演 变过程 中的一种本子简单提一下 而 已
。 所 以
,
直 到现在
,
我们
对于 这部嘉靖本 《三 国志 通俗 演义 》的性质
、 价值
,
还没有得 到一个 明确的认 识
,
若 问它和
罗贯 中原 本 是种什 么 关系
,
其间有无 不同
,
评 论者 也只是 说
“ 现在没 有资料可 供说 明
”
。
罗贯 中原 本 的面 貌是真 的
“ 无从 复见
” 吗 ? 嘉 靖本 《三 国志通俗 演义 》与罗贯 中原 本的关
系 是真 的无从考 察
、 说 明吗 ?
不 是的
。 据 我粗略 地考察
,
嘉靖本 《 三 国志通 俗演 义 》是元 人
的创作
,
这头一 次刊刻 虽在 百年 之后的 明代 中叶
,
却并没 有经过 较大 的改 动
,
或者 说基本 上
没有改 动 ;
它 的底本 虽 非罗贯 中的原 稿
,
却 极有理 由看作 是基本保存 了罗贯 中原作面 貌的 抄
本
,
这 部《
三 国志通俗 演义》
与罗 贯 中原 作在 内容 上并没有 较大 的不 同
。 下面 进行具体 论述
。
一
、
书成于 元 代 的迹 象
《 三 国演义 》是一部历 史 小说
,
所 叙述 的故事对作者 罗贯 中来说
,
也早 已 过去一千 余年
了
。 历 史题材 的小 说
,
不 象取材于 当代社会 生活 的小 说那样
,
后 世 的研究者 即使不知道 作者
创作 的年代
,
也较 容易从小 说 中描写 的许多社 会现 象
,
以 及一 些具体 的器物
、
官职名称 等方
面
,
看 出一 些端倪
。
然而
,
也并非 绝对不可 能
,
作者 总是生 活在一定 的历史环 境 中
,
即使写
古 代的历史 题材
,
也不能不 或多或 少
、
或显 或隐地 留下一 些 他那个 时代的 痕迹
、 烙 印
,
只 不
过是不那 么明显 而确凿罢 了
。
从这 个角度 观察
,
我觉得 嘉靖本 《 三国志通 俗演 义 》中 引用 的大量诗 词
,
就 多少 显示 着
这部小说 的成 书时代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