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罗贯中
(0 次评价)14120 人阅读0 次下载
第三 , 罗前期活动的地区 , 是在杭州 、 苏州 一带 , 主要从事乐府 、 杂剧的创作 , 今 传杂剧《风云会》一本 。 第四 , 罗是一个 “ 有志 图王者 ” , 元末他可能参加了人民起义 , 至少是亲历其事 。 明建国后 , 由于朱元璋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 也 即 “ 乃遇真主 ” , 罗二贯 中便 “ 传 神稗 史 ” , 全力从事章回小说的编纂 。 鲁迅先生 说 :“ 我以为要论作家的作品 , 必须兼想到周 围的情况 。” (《且介亭杂 文二集后 记 》) 由于有关罗贯中的生平材料 , 我们知道的很少 。 所以 , 要想较为全面地评价罗贯 中 , 就要了解他所处时代和周 围的情况 。 罗贯中是与朱元璋同 时代的作家 , 元末他 主要活动在苏杭一带 . 值得注意的是 元末 明初的重要作家 , 大都活 动于 元时浙西道 、 浙东道 、 浙东海右道 , 即明初浙江行省 , 相 当于 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明初首都南京地区除外)的地区 . 元宋明初 , 全国的 文学中心南移至这一地区 , 并 不是偶然的现象 . 因为在南宋建都 临安(即杭 州)以后 , 大量作家和 说 唱艺人随南宋政府南移 , 从而使杭州成为当时全国 小说 、 戏曲的繁盛地之 一 。 元灭宋以后 , 北方又有许多作家南下 , 如元杂剧四大家 中的 关汉 卿 、 白仁甫 、 马致远等都曾迁移南方 , 郑德辉就生活在杭州 。 这样 , 这一 地区就愈 发成了全 国 的文化活 动中心 。 元蒙的 统一 , 结 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 局面 , 在宋 、 辽 、 金几个政权的基础 上建立 了 多民族的 国家 , 这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 繁荣 , 无疑是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的 。 但是 还必须看到 元蒙贵族对汉 人 、 南人所进行 的阶级压 迫 , 以及对 文人 的各种限禁和迫 害 , 所以在元蒙 统治 时期 , 农民起义和各族人 民反对民族压迫 的斗争从未闯断 . 而两浙 地区又 是斗争最 尖锐的 地 区之一 元蒙灭亡 、 明代初年 , 朱元璋虽意识 到任 用文人对巩固 其政权的重要性 , 但 由于他自己文化不高 , 深 恐别人看不起他 , 加之 , 地主阶级内部的 斗争 , 文字狱愈演愈烈 , 致使一 些文人不能不有所顾忌 , 遂将注意力转移到正在兴起的 章回小说等文学形势 . 罗贯中就是在这种不为士大夫阶层所重视的 “ 讲史 ” 基础 _ 匕编 纂了一系列的 长篇章回小说 。 这 些作品在 当时 虽不为人 所知 , 但它却真实地 、 具体地 、 形 象地反 映了封 建社会后 期 的社会现实 , 在 文学史上开放了一枝奇苞异花 。 . 口... ‘ 罗 贯 中一生 作品很多 , 据说有数十种 , 著 名的有《三 国演义》 、 《水浒传》 、 《残 唐王五代 史演义》 、 《隋 唐志传 》 、 《北 宋三遂 平 妖传》数 种 . 多经后 人改易 . 他主要 的 贡 献是编成 《三国演 义 》和《水 浒传》 。 他 排比陈 寿 《三国志) )和裴松之 注的史料 , 又吸收说 话 、 杂剧 、 民间传说等关于三 国故事的成 果 . 编成了在 封 建社会后期广泛 流传的 《三 国志 通俗演义》(后简称 《三国 演 义 》) 。 《三 国演 义》广泛地反 映了三 国时期各统 治集团在政治 、 军事 、 外交方 面的 斗争 。 并围绕着 蜀 汉和曹魏两个集团的 斗争展开矛盾冲突 , 表现了 “ 拥刘反曹 ” 的政治态度 . 历史上史 学家 “ 拥 曹 ” 与 “ 拥刘 ” 之争 , 不 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 同历史条件下 的 不 同表现 。 西晋陈寿的 《三 国志 》尊魏为正统 ; 东晋偏安以后 , 习凿齿作《汉晋春秋 》 就 改尊蜀 汉为正统 ; 北宋司马光作《资治通 鉴 》沿 陈寿的先例 , 尊魏为正统 ; 南宋偏安 碱 翔 讨 妙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8-2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3 23:40 , Processed in 0.43424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