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曹魏典农官的隶属关系和士家的地位
(0 次评价)5319 人阅读0 次下载
坐 。” 乃解衣就格( 榜床) , 帝意解 , 使复冠 而贯郎 . 王先谦 《后汉书集》引《意别传》日: 意为 尚书仆射 , 其年匈奴羌胡归义 , 诏赐 嫌三百匹 , 尚书侍郎暨鄂受诏 , 误以为三千匹 赐匈奴 . 诏大 怒 从以上引文可知 , 即便是非军队用嫌 , 大司 官也只负保管之责 , 调发则由尚书台下达公 文办理 。 仓谷的情况当亦类 似 。 桓范叮说 “大司农 印在吾手 , 所在得开仓而食 ” , 只 能是记述人或史家因不熟悉大司 农的 现行 职掌而误记 。 桓范既然说了奉天子可得武库 兵器 , 当然他 一也知道有天子 即可到处开仓而 食 。 根本用不着再提他的印 。 根 据 《三国 志》卷1 1 《袁涣传》 : 曹操赐袁涣家太仓谷 及垣下谷各千解 , 都需操亲自下救办理 , 一 个已无何实权的大司农岂能仅凭一官印到处 开仓?应邵 《汉官仪》 言尚书郎有四人 , 其 中 “一人主 天下户口 、 土田垦作; 一人主钱 帛贡献 、 委输 ” ; 《后汉书》 卷2 6 《 冯勤 传 》言冯勤 “善计 后乃除为郎中 , 给事 尚书 , 以图议军粮 , 在事精勤 , 遂见亲识 , 。 说明东汉时 , 军粮的算计和调拨 , 已由尚书 台掌管 。 汉末三 国时的屯田事业 , 更是如此 从 《三 国志》 关于曹操 《褒奖枣抵令》和任 峻 、 国渊等典农官传注所记述 , 操兴办屯田 乃他亲自主持 , 操先召集椽属 “大议损益” , 由 于枣抵坚持对屯田收获谷物采取分成制的收 租方式 , 操本人也拿不定主意 , 乃使枣抵与 守尚书令荀或议之 。 说明尚书令确是主管 屯田的上司 。 操时 , 具体掌管屯田的主要负 责人 : 枣抵是倡议者 , 任峻是 第一任典农中 郎将 。 随着屯田规模的扩大 , 郡国例置田官 , 建安十一年( 20 6 年)后 , 国渊以司空 、 承相 椽主持屯田事务 , 他 “屡 陈损益 , 相土处民 , 计民置吏 , 明功课之法 , 五年中 , 仓 凛丰 实 ” 。 建安十六年( 2 11年) , 操西征关中 军阀马超等 , 改任国渊为 “居府 长史 , 统留 事 ” 。 从此至建安二十五年(年)正月 , 操病故 , 史未载有专人主持郡国屯田事 , 在 此期间 , 各郡国典农官遇有重要事务 , 如屯 田地点的 选择及处理屯田民逃亡等 , 均由典 农官直接向操请示办理 。 曹不代汉以后 , 由 于军屯大规模兴建 , 设置了 “专掌军 国支计” 的度支尚书 。 可以设想 , 假若在此以前屯田不 归尚书台而由大司农管辖 , 曹王也不会无 缘无故地突然改革 。 以上提到的野王典农中 郎将司马孚 , 后来即升任度支尚书 , 专掌筹 办军粮 。 《三 国志》 卷2 8 《邓艾传》载艾任 尚书郎 , “行陈、 项以东至寿春 ” 。 筹划了 开河渠 、 兴屯田 。 从而得以 “大积军 粮 , 又 通运槽之道 ” 。 六七年间 , 使得军粮丰足 。 充分说明了尚书台是典农官的领导机构 。 再 者 , 当曹爽辅政时 , 尚书何晏等专政 , 共分 割洛阳和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 ” 。 何晏 等人为什么能侵占典农部桑田呢?还不是因 为他们对典农桑田有支配权吗?这也是典农 官隶属尚书台的证据 。 吴 、 蜀二国虽未设度支官 , 但 , 吴有专 掌军粮供应的节度官职 , 先任节度的有诸葛 烙 , 他嫌 “文书繁狠” , 继为节度的顾承 则 “每省簿书, 未尝下筹 , 徒屈指心计 , 尽 发疑谬 ” 。 说明吴节度官与魏度支尚书的 职务正复相同 。 蜀汉设有督农掌管军粮供应 , 先任诸葛亮皿相府参军 , 继任长史的杨仪 , “ 常规划分部 , 筹度粮谷 , 不稽思虑 , 斯须 便了 。 军戎节度 , 取办于仪 ” , 说明皿相府 椽亦兼掌军粮的供应 。 由上可知 , 三 国时 , 不论军屯和 民屯 , 屯田官的上司都非大司农 。 今人刘静夫同志 《三国志卷》t6《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 . 《三国志》卷1 1《国渊传》 . 《晋书》卷3 7《宗室 , 安平献王孚传》 . 《三国志》卷9《曹爽传》 . 《三国志》卷6 4《诸葛格传》 . 《三国志》卷5《顾承传》 《三国志》卷《杨仪传》 2 2 0 2 . 4 0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8-2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1 , Processed in 0.51784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