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称引《论语》现象研究
(0 次评价)6453 人阅读0 次下载
孔 子研究 只年第 期 教性意味 , 比如在《阳货 》中 , 孔子起初对宰我非 “ 三年之丧 ” 的言论取同情的态度 , 接着却又指责宰我 “ 不仁 ”, 理由是他违背了 “ 天下之通丧 ” 的宗教性礼规 。 这又是要 以原始宗教性情感取代应由自己凭藉真实情感作出的取舍了 。 在这里 , 礼战胜了仁 , 道 德 自主和依情行权的正当性被否定了 。 类似的矛盾抵悟之处 , 在《 论语》中还有一些反 映 , 如孔子强调 “ 直 ”, 但又要求 “ 父为子隐 , 子为父隐 ”, 并认为 “ 直在其中矣 ” 《子 路》 。 而这 , 实际上也根源 于原始宗教性的 “ 孝 ” 的情感拟另文论述 。 这些方面都 给后世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 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 徐复观先生曾将礼乐之治视为 “ 儒家在政治上永恒的乡愁 ”。 徐先生的意思大约是 , 被儒家重新阐释过 、 并灌注以人本主义精神的三代礼乐之治 , 已被孔子视为一去不复返 的乐园孔子的真正理想 , 是在一种审美情感的氰氢之中 , 在美的涵泳陶冶之中 , 使社 会达至最高的自由境界 。 因此 , 我们也可以说 , 孔子理想中的政治 , 实是一种 “ 无政治 的政治 ” 陈昭瑛语 。 卜刊卜一卜刊卜即卜刊卜”一十州卜 一十刊 卜“州卜州卜一卜即刊卜州卜一州卜”州卜”讨一州卜“甲卜一于刊卜一州卜一州卜一卜“州卜”闷一”州卜一卜一刊卜”,卜一卜一卜” ,十, 一十 十 州卜 刊卜一卜 上接页 出如下结论《论语》是三国时期最重要 的启蒙教材 , 当时 的士人对《 论语》都相当熟 悉 , 因而《三国志》中就有大量的引自 《论语》的词句和内容 。 这充分说明 , 虽然佛教 与诸子合流所形成的玄学是魏晋思潮的主要特色 , 但儒家思想仍是这种思潮的背景和底 色 。 只有熟悉了《论语》 , 才能准确理解《三 国志》中的这部分内容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4 16:50 , Processed in 3.5610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