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简论曹操的散文
(0 次评价)6131 人阅读0 次下载
民 兼斌也 。 这是一篇征收田租的令文 , 但也可以视为一篇 题旨宏大而 遣论精粹的论文 。 文章开头直 接了当地征 引前 人言论为 自己立论的出发点 , 紧接着简要而深刻地 分析了以袁绍和审配 为代表的冀 州士族象强兼并土地 , 转碌租赋 , 包庇 罪犯 , ` 给国计民生带来的严重危害 , 最后对征 收田租作了扼要而具体的规定 , 对郡国官吏提 出了 严格而明确的要求 。 全文仅 一百二十余字 , 对抑制 豪强兼并这一重大方针的根据 、 意 义 、 措施 、 要求阐述得那样详 册而具体 , 那样富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 不 仅如此 , 文中的语言 , 音节 铿锵有力 , 语气斩 钉 截铁 , 都使文 章具有一种 严 明峻 拔 、 凛 然难 犯 的推伟气 概 。 应该说 , 这种气概 , 更突 出地休现了曹操散文简约严明的风格特征 。 其他如《求贤令》 、 《求言令》 、 《论吏士 能行令》 、 《举贤勿拘品格令》等等也都 是如此 。 曹操的那些偏 于叙事 的散文则 于简约严 明中寓鲜葫突出的形象 。 如 《表称乐进手禁 张辽》 、 《请增封荀成表》 、 《请增郭嘉封邑表》 、 《褒枣抵令》等 。 这些令表旨悉袭 彰文武巨僚的功绩 , 并不以写人物为目的 , 但却抛掉一般公文空洞抽象的格式和套语 , 或速才行 , 或彰事迹 、 都简明突出 , 给人以形象的感受 。 如写乐进子禁张辽三员战将 : “每临战攻, 常为督率、奋强突固 , 无 坚不陷 , 自援袍鼓 , 手不 知倦 。 ” ①仅仅二十余 字 , 形象是清晰鲜明 的 。 至子有的散文适当选取了带有细节特征的事件来叙述人物 , 形 象写得就吏为简洁突出 。 如 《加枣抵 子处封爵并祀抵令》 , 作者以缅怀之情 , 追述了枣 抵为屯田事业 立下的功绩 。 文 中用 “施行后, 抵 白 ” , “抵反复来说” ,“ 抵 犹执之” , “抵 犹 自信” 等一系列有特征性的行为突现了枣抵对屯由事业的忠诚和热忱 , 表现 了他 敢于力排众议 、 坚持己见时性格 。 如果在几篇之间稍加比较 , 更会发现 , 虽然表彰人物 要求实录 , 但作者并不 泛泛而谈 , 有事必录 。 他很善于从大处落笔 , 用最精粹 的文字 , 三言两语就传达出形象或事件最突出的特点 , 不仅表现不同人的不 同功绩 , 而且表舰不 同人 的不同性格 。 比如在曹操 的笔下 , 同是戮力 同心 , 运筹帷 帽 , 荀或与郭嘉就不 一 样 。 前者在官渡之战 中 “深 建宜住之便 , 远恢进讨之略 , 起发臣心 , 革易 愚虑 , 坚营固 守 , 徽其军实 。 遂摧扑大寇 , 济危以安 。 ” ②而后者则是 “每有大议, 发言盈廷 , 执中 处理 , 动无遗策` ” ⑧同是深谋远虑 , 一个 “忠洛 抵顺” , 一个 “体通 性达 ” , 性格分 明不同` 曹操散文这类例 子是不少的 。 把这一 系 列令表组合起来 , 不音一篇篇精林生 动 、 感 情真切而 又富有特征性的人物 传记 。 这些散文 , 既讲求 实录 , 毫无虚饰之谕 , 又 颇为典型 , 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感 , 而文字 却那样简洁 严明 。 曹操的散 文 , 无论说理或叙事 , 都显示着这种简约严明的特色 。 与汉代的那些气势 磅礴 、 议论深切 的散文比较 , 在体制和风格上确各具千秋 , 可以看出作者创造 性的 改 造 。 前人说曹操 短篇 “ 皆具长篇气力 ” , 正是指这些散文在简约严 明中 , 包含着充沛的 气势 、 丰富的形象和深 刻的说 服力量 。 这种特色 , 固 与曹操 “ 尚刑名 ” 分不开 , 但归 根结 底还是反映着崛起于风起云涌的政治舞台的庶族地主阶级的战斗风貌 。 这种特色 , 从某 种意义上说也体现着时代和阶级 的特色 。 曹操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真切感人的抒情 。 鲁迅先生说曹操 “胆子很大, 文章从通 脱得力不少 ” ④ 。 通脱 , 原指行为简易放达 , 不拘小节 。 尚通脱 , 这是汉魏之际士人的 一种风气;如王案 :“貌寝 而体弱通脱 ” ⑤ 。 如刘祯 : “太子 (不)尝请诸文学 , 酒酣 坐嵌 , 命妇人甄 氏 出拜 , 坐中众人咸伏 , 而祯独平视 ” ⑧ , 也通脱得可以 。 如曹植 ; · 奢 一 2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8-1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2 , Processed in 0.42948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