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 七 八年夏初 稿
一九七九 年十月修改
0 0 00
足以说明
,
罗贯中在创作的全过程 中
,
对曹
操形象
,
始终持亦 褒亦贬
、
既 抑 且 扬的 态
度
。
罗贯 中何以如此 莫衷 一是?原因是多 方
面的
。
(一)
历史上的曹操
,
本是一种十分
复 杂的社会现 象
,
其 自身就充满着矛盾
。
由
于历史条件和阶级条件的限制
,
任何一个古
代 作家
,
都难以透过那 些相互矛盾的现象
,
正确地把握这一复杂人物 的社会本质
。
(二)
复杂的社 会现象
,
复杂的历史 人物
,
总要 引
起人 们的争议
,
而曹操尤甚
。
他的历史功罪
,
被争议了千有余年
。
他受尊 崇的年代
,
有人
辱骂他
;
被辱 骂的年代
,
也有人尊崇他
,
民
族矛盾尖锐激化 的金元时期也无例外
(参 见
陈登原《国史旧闻》第一分册
,
卷第十七)
。
这种状况
,
自然不 能不影响罗 贯 中对 问题的
思索
。
(三)
罗贯 中和大多数古 代作家一
样
,
其世界观中也 充满了矛盾
。
他的政治观
点
、
历史观 点
、
伦理观点中
,
先进与落后
、
清新与陈腐的东西
,
往往交织在一起
。
这些
矛盾必然 制约着他对 曹操这一 客观事物的态
度
(歌颂?
暴露?或兼有之)
,
并反映到塑
造曹操形象的各个环节中来
(素材的选择
,
情节的安排
,
环境 气氛的渲染
,
人物性格的
刻划等)
。
从嘉靖 本的曹操 形象 中
,
我们不是实实
在在地看到了罗贯中创作思想的矛盾了吗?
不是既看 到了他的卓越 与深刻
,
也看到了他
的平凡与浅浮吗?
曹操《简里行》
。
《毛泽 东 选集》二卷45 8
页
。
《三国志
·
武帝 纪》注转 引 自《魏书》
《李卓吾先生批评 三国志 一 百 二十 回》第十四 回总
评及眉批
。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一 百二 十回》第六十 七 回
总评
。
毛本将曹操的回话改为
:“彼 既
为皇 叔
,
吾以天子
沼令令之
,
彼愈不敢不 服矣
。
况吾留彼 在 许都
,
名虽近君
,
实在吾掌握 之内
,
吾何惧哉 ! ’’ 与嘉靖
本原 意大相 径 庭
。
《李卓 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 十 回》第 二于七回
眉批
。
毛本删去赞赏曹操的论赞
,
增 加了关羽
“秉
烛达
旦
”的 故事。
南宋洪迈《容斋四笔》
《鲁迅全集》3卷38 3页
《曹操论集》3 5
页
。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一百二十 回》第四O回 眉
批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 国 志一百二十 回》第十七回总
评
《太炎文集》卷二
。
《续焚书
·
强臣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3 2卷343页
。
转引自《资治 通鉴》卷六十五
《三国 志
·
武帝纪》注 中
,
汇集了有关 曹操路经吕
伯奢家的史料有三
,
均不见有吕伯奢出场
,
更无
曹操将其杀 害的文字
《鲁迅全集》8
卷10 3页
。
《资治通鉴》卷六十九
。
@O 0
〔上接 第1能
页〕
(题 材
·
主题》
,
《剧本》196 1
年第5
、
6期合刊
。
见A记者嵘中宣部长和熊佛西禁演<赛金 花》之辩
说忆记》
,
《光明》第2卷第1 2期
,
19 37年8月
。
转 引 自钱基博《现代中 国文学史》16 4页
。
《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 》
,
《战 地》增刊1979年
第
l
期
‘
@周 扬
:
《关
一f
国防文学》
,
《文学界》创 刊 号
,
193 6
年
6月
。
《且介亭杂文末编
·
论现在我 们 的文学 运动》
《谈(赛金花>》
,
《中流》第1卷第8期
,
1936
年
1 2
月
。
《恩格斯致斐
·
拉萨尔(185 9年5月1 8日〕 》
,
《马
克 思 愚格斯选集》第4卷34 2页
。
见 商鸿违《赛金花本事》
。
0 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