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百六十里上水
,
木船非两天不能到达
,
这符合《三国志》的记载么?怎么能说乌林应和
赤壁相隔有那么远距离呢?如果说这一观点能成立
,
那《三国志》的记载就错了;如是果说
《三国志》的记载可信
,
那这一观点就难以立足了
。
再者
,
照吴应寿同志 的说法
,
赤壁与乌林相隔一大段距离
,
那么孙刘联军从一两百里远
的武昌赤壁出兵
,
要到洪湖乌林接战
,
而接战的地点距赤壁 那 么遥远
,
怎么能叫它
“赤
壁之
战
”
呢?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恐怕都难以说通吧?
!
吴应寿同志的 观点是有根据的
。
他引用了《水经注
·
江水》上的一段文字
。
但《水经注》
是较晚的书
,
它决不会比《三 国志》更原始
、
更真实
。
还有一点
,
据调 查
,
赤壁 周围古代都
是荒湖
,
一千多年来经过江水冲积才逐渐成为平原
。
因此
,
吴军依赤壁山为屏障
,
驻水军于
赤壁山后 湖荡内
,
是不致完全暴露自己的
。
可见吴应寿同志的所谓 吴军如果与曹军只 隔一江
就会暴露自己 的考虑也是多余的
。
再说
:
黄盖正是因为看到曹军把船只都连锁在一起
,
才提
出用火攻的
,
这也说明两 军相距不远
。
所以说
,
在考证三国时代的史实时
,
必须承认《三国
志》比《水经注》更可信
,
也更能说 明 问题
。
除《三国志》外
,
也还有一些史书上谈到了
“赤壁
之 战
”
和
“赤
壁
”
。
《郡县 志》
:
一
“赤壁 山,
在蒲沂西百三十里
,
北岸乌林
,
与赤壁相对
,
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船处”
。
杜
佑曰
:
“赤壁,
在鄂州蒲沂县
。
”
《武 昌志》日
:“曹
操自江陵追刘备至巴丘
,
遂至赤壁
,
迂周瑜兵
,
大败
,
取华容道归
。
赤壁 山
,
在今嘉鱼县
,
对江北之乌林
。
”
(均见《资治通
鉴》卷 六十五
、
胡三 省注)
从这些记载中
,
我们可以知道赤壁的位 置
。
即古战场的赤壁
,
北对乌林
,
西接华容
。
这
只有蒲沂赤壁与 之基本相符
。
而武昌赤壁北边没有乌林相对
,
西边没有华容相接
,
怎么能把
这个赤壁说成是古战场呢?
以上是正史
,
下面请看方志
。
《嘉鱼县志
·
古迹》写道
:“赤壁,
在县西南 六,十里
,
与乌林相对
。
即 周瑜破曹操处
,
馋石峭立
,
上有了赤了壁二 字
,
乃周瑜所题
,
名:人诗咏甚
多
。
”
除了根据史书的有关记载外
,
我们还可用考古的收获来进一步证实蒲沂赤壁是古战场
。
近些年来
,
蒲沂赤壁出土 了大量文物
,
有兵器
,
有食具
,
还有铜币
。
看着那些刀枪剑戟的时
候
,
谁还会怀疑那里 曾是刀光剑影
、
战火纷飞 的古战场呢?这正是所谓
“折戟沉沙铁
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呵!
由上所述
,
我认为
,
“三国周
郎赤壁
”
应在蒲沂县
,
蒲沂赤壁才是一般人所说的古战
场
。
一刹肠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