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
而教育吕蒙认真读书的
。
在战场上度过 了自己青年时代的 吕蒙
,
作战虽然勇猛顽强
,
但
“不修书传,
每陈大
事
,
常口占为笺疏
。
”
他当时还主要是一 个凭勇气和经验打仗的年轻武将
,
政治上并不
成熟
。
对 吕蒙寄托着希望 的孙权意识 到
,
如 果不用法家思 想和历史知识教育启发吕蒙
,
他 的长处就不可能得到充分 的发挥
。
为了 吕蒙在政治上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孙权把 吕蒙
和东吴的另一 员武将蒋钦找来
,
语 重心长 地对他们说
:
“卿今并当涂掌事,
宜学问以自
开益
。
”
当时
,
吕蒙对孙权的话还听不进去
,
就脱口而出说
:“在军
中常苦多务
,
恐不
容复读书
。
”
他打着军务忙
、
事情多的挡箭牌
,
把孙权顶了回去
。
针对吕蒙的错误思
想
,
孙权发了一通颇堪思索的议论
:
权曰
:
“孤
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牙附但当令沙猎见往 事耳
。
卿言多务孰若
孤
,
孤少年 时历
《诗》
、
《书》
、
《礼记》
、
《左传》
、
《国语》
,
惟不读
《易》
。
至统事以来
,
省三史
、
诸 家兵书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如卿二 人
,
意性
胡悟
,
学必得之
,
宁当不 为乎?宜急读《孙子》
、
《六韬》
、
《左传》
、
《 国
语》及三史
。
尤武当兵 马之 务
,
手不释卷
。
孟德 亦 自谓老而好学
,
卿何独
不自勉勋 邓?
”
孙权在这段教育吕蒙读书的话中
,
阐 明了为什么读书
、
读什么书
、
怎样读书 等问
题
。
明确指出
:
他叫吕蒙读书
,
决不是要他一头扎到儒家的经书 里去
,
当夸夸其谈的儒
学博士
,
而是要他通过读书
,
以
“见往事”
。
即了解历史
,
总结历史经验
,
通过
“见往
事
”
而知今事
,
指导现实斗争
。
孙权批评了吕蒙的错误 思想
,
向吕蒙介绍 了自己通过读
书
“大有所益”
的经验
,
并列举曹操等人刻苦学习的事例
,
勉励吕蒙急读法家著作和历
史著作
,
指出 吕蒙只要端正态度
,
“学必得之”
,
坚定了 吕蒙搞好学习的信心
。
此后
,
“蒙始就学,
笃志不倦
,
其所览见
,
旧儒不胜
。
”
学习与不学大不一样
。
在学 习法家著作以前
,
特别是在年少时
,
吕蒙有勇无谋
,
受
到别人侮辱
,
就拿刀杀人
,
一走了事
。
学习以后
,
则
“勇而有谋断”
,
能够较好地执行
孙权的法 家路线
,
为巩固东吴政权作出了一定 的贡献
。
这特别表现在 围绕着争夺荆州对
关羽的斗争上
。
赤壁之 战
,
孙
、
刘联合打败了曹操
。
赤壁 之战以后
,
吴
、
蜀 因荆州问 题展开了激烈
斗 争
。
荆州地跨 两湖
,
物产丰富
,
是 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
,
也是军事上 的战略
要地
,
因此就成 了吴蜀双方的必争之地
。
为了巩固吴蜀联盟
,
对 抗曹操
,
在公元二 一五
年
,
吴 蜀曾达成以湘江为界
、
中分荆州的协议
。
但是
,
蜀 国的荆州镇将关羽
,
是个地地
道道的儒家之 徒
。
他在自己控制的地区
,
极力推 行儒家路 线
,
把儒家虚伪而又反动的
“仁义”
,
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
。
由于他在荆州专横跋息
,
以吴为敌
,
屡次破坏吴蜀联
盟
,
因而使吴 蜀关系经常出现剑拔弩张的严 重局面
。
掌握了一些 法家思 想的 吕蒙
,
对吴
蜀之间这 种对峙 的形势
,
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
鲁肃接替周瑜去 陆口前线途中
,
曾去看
望 吕蒙
。
吕蒙当时就向鲁肃提出 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
:.t
君 受重任
,
与关羽为邻
,
将
何计略
,
以备不虞?
”鲁肃
这个素有
“治军整顿,
禁令必行
,
虽 在军陈
,
手不释卷
”
①之
①
《三国志
·
音肃传》注引《 吴书》
。
·
58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