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
败走麦城
”
高明阁
我们如果想全面地理解《三 国演义》里 的关羽的形象
,
就不能只注意他的
“过五关、
斩
六将
”
那类赫赫武功
,
也应该研究一下他最后是怎么
“败走麦
城
”
的
。
以《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六回)
为中心的这段故事
,
在这部作品里共 计有五回
书
,
从第七十三回至第七十七回
,
写 的是
“英雄”
的惨败
。
是关羽奉命从江隆北上
,
和曹魏
集团争夺襄樊一带
,
在水淹七军
、
威震华夏声中
,
一旦风云突变
,
荆州失守
,
迫使他不得不
退保麦城
,
夜走临沮
,
终于为孙吴集团的将领所俘获的经过
。
这一失败
,
不但关羽个人丧失
了性命
,
刘蜀集团失掉了荆州
,
而且导致嗣后
`
彝陵之战
.
刘备的再败
,
给这一集团造成了
更大的损失
,
也给整个兰 国对峙之局
,
带来了新的变化
。
关羽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惨败呢?
《三 国演义》的作者
,
虽然受前代口头文学
`
尊刘抑
曹
.
的传统的影响
,
对关羽抱着歌颂的态度
,
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
,
近实地反映了他在军事
路线上的错误
,
揭露了他的失败的必然性
。
关羽是
《三 国演义》中的勇将
,
尽管这部作品里的勇将很多
,
但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讲
,
只有关羽才最突出
。
怎见得呢?作品里描绘他在战斗上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
可以归纳为一个
`
快
冲
字
。
无论是
“
温酒斩华雄
”
(第五回)
,“斩颜 良”
(第二十五回)
、
“诛 文
丑
.
(第二十六回)
,
还是
“斩蔡阳.
(第二十八回)
,
都是同样情况
:
没等读者来得及凝视
,
战斗已经结束了
。
为什么?这叫
“绝伦超群”
(第六十五回)
。
说明从这部作品的作者看
来
,
双方根本不成对手
,
当然是用不着费事的
。
然而在作者大力歌颂关羽的字里行间
,
却透露出他的致命的弱点
:
骄傲自满
、
目中无人
。
听听他谈及对方的口吻吧
,
不是
“土鸡
瓦犬
冲
(第二十五回)
,
就是
“江东群
鼠
.
(第六十
六回)
,
而他对待自己呢
,
开口闭口总是
“吾
岂比世间俗子”一
,
(第七十五回)
,
那意思
是说
,
已经
“超凡入圣”
了
。
因此
,
关羽的耳朵
,
除了对他的奉承之外
,
是从来听不得赞扬别人的话的
。
偶然听得人
们说起马超的武艺过人
,
他马上就要求
“要入川
来
,
与之比试高低
”
(第六 十 五回)
,
刘
一
75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