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音乐》1 9 95 -
年第1 2期
·
总第36 2期
·
古
装历史剧配乐的写法
,
本也是没有一定
之规的
。
作为大众娱乐片处理
,
可以使
口文
/王
宪
谈古剧装史历配乐的写法
从三国演义欲起
用流行音乐风格的写法
,
也可作为艺术片处理
,
使用古典音乐风格的写法
。
在我们中国
,
古典
音乐写法又可以分为
:
纯民族管弦乐写法
,
.
纯
西洋管弦乐写法
,
民族乐器与西洋的管弦乐队
混合的写法
。
同时还可以分出
:
五声性的写法
,
功能和声性的写法以及各种现代手法
、
个人风
格
、
不同流派
。
说白了就是
,
只要你认为最合
适的(并且是和剧情需要相吻合的)
,
那么无论
什么 写法都是可以使用的
。
我想
,
上面这段文字过后
,
下面我再说些
什么
,
也就没有指导他人如何写古装戏配乐的
嫌疑了
。
自从为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作 曲之后
,
我写 了很多的历史剧配乐
,
有电影《末代王朝》
、
·
( ( /
\旗子弟》
、
《敦煌夜谭》
、
《一代妖 后》
、
《杨 贵
妃》
;
有电视剧《同仁堂传奇》
、
《马江之战》
,
包
括《三国演义》
。
众多的历史剧配乐的创作
,
使
我在古装戏配乐的写法上
,
形成了一些自己的
见解和写作方法
。
如果我们用比较 简单的思维方法来考虑
,
只要是
“
古装
”
的
,
无论是什么朝代
,
当年可能
都无作曲技法可谈
。
由此也就产生了一种做法
,
一种简单 的做法
,
从一些
“古谱”里
找出一些曲
牌
、
段子
,
并根据
“
古书
”描
述
,
再造一个
“古代”
乐队
,
就完成了一次再现历史的辉煌的辉煌
。
然而我却认为
,
历史剧的配乐并不应该是
那么一个简单的思维
,
一种简单的做法
。
就让
我们从《三国演义》说起吧
。
一
、
古装历史剧配乐 的音乐风格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
、
总
制片人任大惠先生
,
在谈到对《三国演义》音乐
的要求时提出
:
要找到历史与 今天的结合点
,
在观照历史剧传统审美习惯的同时
,
照顾今天
观念的欣赏要求
。
我认 为这是 对创作思维的一
个很高的要求
,
是音乐写法上的一个复杂的工
程
。
这即是人们常说的
“雅俗共
赏
”,
可又不仅
仅是雅俗共赏
。
在音乐这个范畴里
,
雅一
一
通
常理解为古典音乐
、
戏曲歌剧
;
俗
—
可 以理
解是指流行音乐
、
曲艺说唱
、
民间小调等
。
作
为音乐本身
,
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我们要将
“雅、
俗
”
同时引入到古装历史剧配乐之中
,
使
不同欣赏层的观众得到接受
,
都能欣赏
,
这就
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思维
,
也更不可能是一种简
单的做法所能解决的了
。
我认为
,
无论是再现
历史式的
,
还是历史再现式的
,
用简单的
“重复
历 史
”
的力
、法来
为历史剧配乐
,
都是不可取的
,
是当代观众的欣赏要求所不需要的
。
1
.
神似
—
努力再现古人情感的风范
古装历史剧应尽量多地使用历史留给我们
的一切文化遗产
。
音乐
,
由于它的记录手段的
原因
,
历史遗留下来的就很少
,
在古装戏
、
历
史剧的配乐中
,
就更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
,
更
真实地再现历史
,
让今天的观众可以多层次地
、
立体地去了解历史
,
了解那个历史时期的风俗
民情和音乐
。
但要展示那个年代人的情感
,
以
及人物的命运
,
并使观众能够理解
,
能够接受
,
音乐所使用的语言
,
又不能是简单的
,
又要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