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
《
三国演义
》
蒙在诸葛亮身上的迷雾
季棠耗
诸葛亮著作选向
‘组
我国历史上
,
在公元二世纪 后期
,
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
迫使农
民举行了规模 盛大 的黄巾起义
,
摧垮了推行儒家路线的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
,
客观上 为法家
路线 的推 行开辟了道路
。
接 着
,
一批地主阶级革新派
,
顺应 历史发展的趋势
,
实行法家 路
线
,
消除了豪强割据和混战局面
,
建立了鼎足 而立 的魏
、
蜀
、
吴三个国家
,
使中国从分裂逐
步走向重新统一
。
诸葛亮是出现在这个时期的法家政治家
、
军事家的杰出代表之 一
。
他一生
坚持法家路线
,
对儒家腐朽势力进行了斗争
,
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
。
关于三国时期的基本情况 和诸葛亮生平的主要事迹
,
有着尊法倾 向的晋代史学家陈
寿撰写的 《三国志> 作了专门记载
,
而成书于元 末明初的小说《三 国演义》则在许多方面进
行了歪曲的描述
。
这里不对《三国 演义 >作全面 的分析评价
,
只就它对历卑人物诸葛亮的歪
曲谈 一点 看法
。
虽然在长期群众创作基础上经过 文人 加工修订的长篇历史小 说《兰 国演义》
,
内容 丰
富
,
结构宏伟
,
形 象鲜明
,
故事生动
,
但是这部小说
,
产生在儒家思想成 为地主阶级维护他
们统飨的精神束往的 时代
,
反映了严重的尊儒反法倾向
。
它以蜀汉为
“
正统
“,
曹魏为
“
篡
”
,
把曹操塑造成儒家指斥的
“
乱臣贼子
”
的典型
,
把刘备刻画成儒家标榜的
“圣
君仁
”
的样板
。
,
通过艺术形式
,
改变了法家人物的本来面目
,
宣扬了孔孟之道
,
混 淆了三国时 代儒法 斗争的路线是非界限
,
贬低了法家人物的进步作用
。
这一倾向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坏
逆
主
的
。
诸葛亮 是
《三 国演 义》中表现的主
要人物之 一
,
也是 受到严重歪曲的主妻人物之一
。
虽然这
部小 说客观上仍旧不得 不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地表现了诸葛亮推行 的 法家路线
,
而作者也并 不
掩饰他对 诸葛亮 某些 法家思想
、
法 治措施和巨大的政治
、
军事才能的赞赏
,
但 它毕竟在诸葛亮
身上蒙上 了重重迷雾
。
拨开这些迷雾
,
使这位历史上 杰 出的法家政治家
、
军事家的 光辉面目
显露 出来
,
这是我们研究 《三 国演 义 > 的任务
,
也是我们进行意识形态 领域革命的需要
。
首先
,
《三国演 义 > 是把诸葛亮 当作儒家鼓 吹的封建道德特 别是臣道的化身来精
,
磷
扮
并狂热歌颂 的
。
例如前人一致称道的
“
诸葛亮舌战群儒
”
一回
,
标题如此 响亮
,
似乎旨在 表
现与儒 家针锋相对的 诸葛亮的法家风貌
。
但事实上这 一回里的诸葛亮
,
却 一再标榜刘 备的
“
大仁大义
”
;
斥曹操
“不
惟无君
,
亦且蔑祖
”
;
骂薛综
“
口出无父无君之 言
”
;
鼓吹
“人
生天地间
,
以忠孝为立身之本
”
(引文均见人民文学 出版社 一九七三年第三 版 《三 国 演
义》
,
以下同)
。
这就不仅把法家 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个孔 孟之道的宣教师
,
而且把诸葛亮的 法
家抵抗路线对东吴内部儒家投降路线斗争的胜利
,
歪曲成
“
君子儒
”
战胜
“
小人儒
”
了
。
脚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