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队之所以比较有战斗力
,
能够经常打胜仗
,
首先和他
“
在军中持法
”
这一点是分不开 的
。
在军队的组织建设方面
,
曹操从统一战争的需要出发
,
一反儒家
“亲亲”
、
“尊尊”
的传统观念
,
坚持以
“唯才
是举
”
⑨
的原则选拔将士
。
他极度蔑视那 些豪 强世族
,
认为
,
“未闻无能之人,
不斗之士
,
并受禄赏
,
而可以立 功兴 国者也
。”
L
他公开 宣布
“不
官无
功之臣
,
不赏不战之士
”;
0
凡是能
“果
勇不顾
,
临敌力 战
”
,
“有治国用兵之术”
的
人
,
即使是
“负
汗(污)辱之名
,
有见笑之耻
”
,
“或不仁不孝”
@的
,
都一律任 用
。
曹
操就是这样
,
把一大批出身于庶族地主阶层 而具有远 见卓识和
“治国用兵之术”
的人物
聚集在自己周 围
,
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导集团
。
继承法家的
“耕战”
政 策
,
“兴立 屯
田
”
,
“勤耕积 粟”
,
发展 生产以
“足食”
,
是
曹操为实现统一事业所采取的又 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
战争离不开必要的物质条件
。
在某
种意义上说
,
“足食”
是
“疆兵”
的基础
。
据史书 记载
:
当时
“诸军
并起
”
,
由于农业
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
都没有办法解决军粮问题
。
“
袁绍之在河北
,
军人仰食桑堪
” ,
“袁
术在江
、
淮
,
取给蒲赢
( lu o)
”
,
其余
“瓦解流
离
,
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
L
。
曹操 总结
了这种现实的教训
,
吸取了
“秦人
以急农兼天下
,
孝武以屯田定西域
”
O的历史经验
,
于公元一九六年就开始在许昌
“募民屯田,
以丰足军用
”
多
并选派有经验的将 官 担任
“
屯田都尉
”
和
“
典农中郎将
”,
具体负责对屯田的领导
。
这一
“试
点
”
的结果
“得谷百
万解
”
,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于是曹操随 即把点上 的经验普遍推广
,
“州郡例置田
官
,
所在积谷
。
”
L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屯田
,
曹操还设置了
“监盐官”,
恢复了西汉初年
“
盐
铁官营
”
的法 家经济政策
,
把得来的税收用 于购置
“官犁”
、
“官牛”
L
,
帮助离散的
农民解决生产资料方面的 困难
。
在实行
“
民屯
”
的同时
,
曹操还利用部队作战的间隙
,
开展
“军屯”
。
这些措施
,
使曹操得以
“征伐
四方
,
无运粮之劳
。
”
。
曹操实行
“
以法治军
”
的建军路线和
“兴立屯
田
”
的经济政策
,
为他的统一战争奠
定了
“疆兵足食”
的物质基础
。
正是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之上
,
曹操充分发挥了他
“
文武
兼施
”
的主观能力
,
逐步消灭了以袁绍为代表的各路军阀割据势力
,
削平了豪强世族叛
乱
,
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
对外打败了乌桓
,
剪除了外族奴隶主贵族对中原的侵犯骚扰
。
二
曹操毕生致力于统一中国的战争
,
扬鞭跃 马
,
驰骋沙场
,
“御军三
十余年
”
L
。
为
了统一 战争的需要
,
他很注意学习和研究军事
。
他 自己说
:
“吾观兵
书战策多矣
”
L
。
史书上也说他
“博览群书,
特好兵法
,
抄集诸家兵法
,
名日
《接要》
”
L
;
“其行军
用
师
,
大较(效)依孙(武)
、
吴
(起)之法
”
@
。
曹操吸 取了古代法家军事思 想家的朴素
的唯物论 和辩证法的思想
,
用以指导战争实践
。
他根据 自己用兵打仗的经验
,
对
《孙子
兵法》作了注解
,
据说还
“
自作兵书十万余言
”
。
@
“天地
回
,
人为贵
。
”
⑧曹操十分 强调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
早在他登上政
治军事舞台 的初期
,
就曾宣称
:
“吾
任天 下之智力
,
以道御之(即用 法家路线去 统帅
它)
,
无所不可
。
”
@因此
,
他不仅能够按照
“唯才是举”
的原则选拔将士
,
更重要的还
在于他善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
使
“所任各
尽其力
”
。
他善子听 取部下的意见
,
采纳部下正确的建议
,
集思广益
多
还专门发布
《求言令》
,
主动广开言路
。
所以
,
象郭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