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
《答群臣请易服复膳诏》
“可试省孔子答宰我之言,
无事纷纭也足
”
诸
“无事”
均为
禁止性否定副词
,
用于祈使
、
命令语气
。
此一义训似不为大型辞书所载
,
故特表出之
。
(三)老子
《魏书
·
曹爽传
》注引《魏略》载祖范谓曹爽等:
“老子今兹坐卿兄弟
族矣
。
”
按
:“老子”
,
犹今语
“老头儿”
。
桓范用以自称
,
盖为谦卑之辞
。
若以称人
,
则为不
敬之语
,
如
《吴书
·
甘宁传》注引
《江表传》载甘宁百骑劫曹营后
,
孙权喜谓宁日
:“足以
惊骇老子否?聊 以观卿胆耳!
”
此
“老子”
用为他称
,
指代曹操
,
犹今语
“
老家伙
”
之类
。
又有用于对称者
,
如
《后汉书
·
赵孝王 良传
》注引《续汉书》.
, ’(甄)阜
、
(梁丘)踢移书于良
日
:
‘老子不率宗族,
单给骑牛
,
哭且行
,
何足赖哉,
’”
当时阜
、
赐胜汉兵于小长安
,
良妻
及二子皆被害
,
阜
、
赐移书之意
,
在于讥刺敌方
。
书中称良为
“老子”
,
其语气之轻薄
,
不
难体会
。
又
《晋书
。
孝友传
》载播漂与其子综被贼追及
,
骤为儿乞命日
:“儿年少
自能走
,
今为
老子不去
。
老子不惜死
,
乞活此儿
。
”
孙常叙
《汉语词汇》以为此例
“用老子和儿相称,
似
乎已有现代的意义了
。
”
今按
:
潘骡自称
“老子气
辞气甚卑
,
亦犹今语
“我
老头儿
”
之属
,
与现代汉语
“父亲”
之义无涉
。
翟晒
《通俗编
。
称谓
》论
“老子”
云
:“必
当时无以称父者
,
故得通行不为嫌
。
若
《五
代史
.
冯道传
》耶律德光消之曰
:‘汝是何等老
子?
’对
日
:
‘无才无德,
痴顽老子
。’更显见
其
称之不尊矣
。
”
似此
,
“老子”
为不尊之称
,
至唐五代犹然
。
“老子”
,
亦作
“大老子”
。
王羲之
《增运帖》
“吾于时地甚琉
卑
,
致言诚不易
,
然大
老子以在大臣之末
,
要为居时任
,
岂可坐视危难7今便极言于相
。
”
《搜神记
·
王砧》
“砧
日
:
‘卿许活吾,
当卒恩否?
’答
日
:
‘大老子业
己许卿
,
当复相欺耶1
’”贾思舰《
齐民要术
·
养
羊》
“牧羊必须本
孝 矛
心性宛顺者
,
起居以时
,
适其宜适
。
”
在士庶等级相当森严之魏晋南
北朝时代
,
放牧老人亦被称为
“大老子”
,
无怪乎士人以为鄙称矣
。
(四)怖避
《魏书
·
夏侯玄传
》注引《
魏路
》
“及宣王奏诛
(曹)爽
,
住车阅下
,
与(李)丰相闻
,
丰怖邃气索
。
足委地不能起
。
”
点校本于
“怖”
字后逗断
,
读为
“丰
怖
,
速气索
”
,
盖以
“逮”
字作
“急逮”
解
。
按
:“
急邃
”乃
同义复词
,
邃亦怖也
。
本文注引《魏略》
“大将军闻
(许)允前邃
,
怪之日
:
‘我
自收丰等
,
不知 士大夫何为忽忽乎?
’是时朝臣遮者多耳,
而众人咸以为意在允也
。”“逮”
与
“俱”
音同义通
,
《广雅
。
释沽二
》
:“逮,
惧也
。”
《左传
·
襄公三十一年
》
“
岂不逮止
。”
杜预注
:
“逮,
畏惧也
。”
《广韵
.
去声
.
九御
》释
“速”
字日
:“亦战粟也。”
此均逮有怖义
之证
。
“怖遴”
一词
,
亦古人恒语
。
《方言》卷十.
“江湘之
间
,
凡窘悴怖逮谓之相沐
,
或
谓之征松
。
”
邃
,
字或作
“慷”。
《广雅
·
释训
》
:“洞休,
怖慷也
。”
点校本割裂此词
,
误
。
(五)顿伏
《魏 书
.
王朗传
》朗上疏日:
“二毛不戎,
则老者无顿伏之患
。
”
“顿伏,,
旧无注
。
台湾所编
《中文大辞典》
(以下简称
《中文》)
释乏自
:
“顿伏,
顿首
伏身也
”
。
按
:
寻检魏晋南北朝之书
,
“顿伏”
一词犀见
。
窃尝推敲其义
,
无一可作
“顿首伏身”
解者
。
请看
:
本书《袁术传》注引《果书》, ’
(袁术)坐擂床上
,
叹息 良久
,
乃大咤日
:
‘袁术至于此
乎!
’
因顿伏床下
,
呕血斗余而死
。
”
又《荀饮传》注引《汉末名士录
》载陶洪丘对袁术论何颇语
’
· ·
其怨家积财巨万
,
:
t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