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音乐创作随笔
(0 次评价)4902 人阅读0 次下载
但是 , 在 “ 三国 ” 中我避免用二胡和琐呐 。 二胡是 唐代才出现的拉弦乐 器 , 它 的音色个性极强 , 与汉代 风格有差 距 。 喷呐是明 、 清时从西域传来的乐器 , 音 色上更接近民俗 , 与 “三 国 ” 的古朴 、 凝 重风格相 距甚 远 。 汉代音乐中打击乐 占了很大比重 , 当时的军中乐 “鼓 吹 ”就是 由打击乐 与管乐演奏的 。 在 中国传统的戏 曲中 , 很 善于用几件 简单的打击乐来刻画 人物的 内心 世界 。 中国的打击乐种 类繁多 , 表现力极其丰富 , 又 有很强的历史感 。 恰当地运用它们 , 能起到弦乐 、 管 乐 、 弹拨乐等其它乐器所起不到的作用 。 在《三国演义》 中 , 我较 多地运用 了大锣 、 吊钱 、 大鼓 、 人钟 、 豢 、拨 浪鼓) 、 拍板及 梆子等等 , 效果很好 。 在音乐 中 , 我还大胆运用了电声乐器 , 在描写 “ 诸 葛祭风 ” 、 “天上龙挂” 等神奇 、 虚幻的情绪时 , 合成器 发出的 “ 天籁 ” 是任何人工 的乐队也奏不出来的 。 我认为 , 乐队编制 是 “ 洋 ”是“ 民 ” 是 “ 电 ”, 或是混 合起来用 , 都不应有什么成见 。 每一种乐器都有它 的 特色 , 也有它的局 限性 。 只要演奏出来的音乐与剧情 吻合 , 各种音色融合得恰当 , 就能达到作曲者预期的 目的 。 下面试分析几段我在《三国演义》中写的音乐 。 , 《人民音乐》19 95年第1 2期 · 总第36 2期 · 主题再现 时 , 弦乐大大加强了力度 , 第一小提琴奏前 十六节奏 ; 第二小提琴奏后 十六节奏 ; 中提琴奏十六 分音符 ; 大提琴奏 三连音的节奏型 ; 低音提琴则一拍 一下地奏着四分音符 。 弦乐 从低音区一直铺到高音区 , 占据了整个空间 , 形成了一座坚实 的 “音墙”。 在这个 背景上 , 圆号奏出主题 , 然后管子在高八度重复一遍 , 声音 宏大响 亮 , 震人心魄 。 最后 , 乐 曲在激越的 、 强有力的全奏 中结束 。 在 录这段音乐时 , 音量的宏大和气势的凶猛使演奏员们 差点儿蹦 起来 。 三 、 《盟誓》 一 、 《黄巾起义》 慢板 。 一 开始 , 三支长号在低音区粗重 、 浑厚地 奏出号角般的动机 , 管子随后在高音区燎亮地奏出 , 以 应合长号 。 长号再次奏出深沉 的 , 管子答应着 。 接着 , 管子在 弦乐浓厚 的 中音区十六分音符背景 一F, 很有份 量地奏出慷慨悲壮的主题 。 中国大鼓在低音区敲着古 代 战场上古朴雄浑的节奏 。 时而 出现的强大的人声 “啊” 应合着主题 , 加强 了号召性和悲剧性 。 这段音乐是为黄巾起义写的 , 它适用 于黄巾起义 , 但不局限于黄巾起义 , 这种慷慨悲壮的氛围始终贯穿 在《三国演义》的从头至尾之中 。 这段音 乐恐怕是最能代表古代武士风格的了 : 古 朴 、 凝重 、 稳健 、 浑 厚 , 既方整 、 大气 , 又威风凛凛 , 是我 想象中的汉代军中乐 “鼓吹”。 其 中大量运用了打 击乐 , 如 : 大锣 、 大鼓 、 大钟 、 铜铃 、 扁鼓等等 。 乐 曲一开始是 8 小节打击乐 , 6种不同 的打击乐 用慢速奏出 6种不同的 节奏型 , 错落有致 、 棱角分 明 。 音乐形 象的鲜明 , 使我 们仿佛看到一个个汉代 的武士 , 身穿恺甲 、 端着架子 , 迈着大步向我 们走来 。 这时 , 三支长号在低音区稳健地奏 出苍 凉 、 古朴 的主题 : 。 这个旋律具有率直 、 淳朴的个性 , 下四 、 上 五度的大跳直来直去 , 颇有大将风度 , 颇似汉代 的诗 歌 、 建筑 、 服饰 , 没有过多的装饰 , 充满了粗犷 、 豪 放的性格 。 这段音乐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多次 , 重复使用 , 效 果均非常好 。 除了以上这三段音乐外 , 像描写曹操的诡诈 、 吕 布与貂蝉的缠绵徘恻 、 关羽的丈夫气概 、 诸葛亮出山 之前的清明 、 飘逸以及借东风时的神秘 、 怪诞 , 还有 许多许多不同人 物的不同情感 , 由于篇幅有限 , 就不 -一 一叙述了 。 (责任编辑 于庆新) 二 、 《三英战吕布》 快板 , 直接描写战争 的场 面 。 金 戈铁马 、 勇猛向 前 , 充满了男性 的阳刚之气 。 乐 曲一开始 , 由琵琶和弦乐 共同奏 出的前十六分 音符 的快速紧张的节 奏型 , 在这个背景上 , 由三支长 号奏出动力性很强的主题 , 接着二支小号在高音区重 复一次主题 。 之后 , 音乐进入了混战之中 , 没有旋律 , 只有激烈的节奏 , 生硬的增三和弦似兵 器在猛烈相 撞 , 琵琶上下起伏的急骤 滑奏渲染着将士们的厮杀搏斗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59 , Processed in 0.41238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