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6 o 社会 科 学 战 线 · 2 0 0 4年 第 4期 · 先 秦 两 汉 史研 究
四、掩盖其诡诈和失误
《 三国演义》“ 白门楼吕布殒命”一节,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曹操和刘备的心态,适量据史直书了
刘备的诡诈。使读者得知刘备也存在着另外的一面。“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节,据史演绎了刘备善于
谎对紧急事态和为防曹操加害而伪作后园种菜的故事。从而,使读者了解到刘备能在形势危急之时善
为 “ 韬光养晦”之举。
但是,刘备的更多的阴暗心理和作为被掩盖了,有些事实被颠倒了。甚至,有的记载本来很有利
于说明刘备深得人心的形象,作者因怕产生负面影响,也有意不讲了。
移花接木 。掩盖事实真相
史载,吕布、袁术被消灭,刘备追随曹操到了许昌,曹操即以车胄为徐州刺史。不久,刘备、朱
灵受命截击袁术,袁术南走而死,朱灵等还许,刘备遂据下邳。刘备据有下邳以后,为了彻底摆脱曹
操,以求在徐淮地区发展,乘机杀死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 ( 暂摄徐州刺史事) ,自
还小沛 ( 表明自己是名正言顺的豫州牧) 。从此,刘备不再听从曹操的号令。所以,史称:“ 备到下
邳,杀徐州刺史车胄,反。 ” ∞ 但 《 三国演义》却故意颠倒事情原委,说车胄接曹操钧旨教杀刘备。车
胄伏兵瓮城边,欲待刘备到来,“ 一刀斩之” 。可是,出此主意的陈登又把此谋 “ 飞马”告知关羽和
张飞。关、张假扮曹军,夜叫城门,“ 车胄只得披挂上马,引一千军出城;跑过吊桥。火光中只见云
长提刀纵马直迎车胄,大叫日:‘ 匹夫安敢怀诈,欲杀吾兄! ’车胄大惊,战未数合,遮拦不住,拨
马便回。到吊桥边,城上陈登乱箭射下,车胄绕城而走。云长赶来,手起一刀,砍于马下,割下首级
提回,望城上呼日:‘ 反贼车胄,吾已杀之;众等无罪,投降免死! ’诸军倒戈投降,军民皆安。云
长将胄头去迎玄德 ,具言车胄欲害之事 ,今已斩首。玄德大惊日:“ 曹操若来 ,如之奈何? ”云长日:
“ 弟与张飞迎之。玄德懊悔不已,遂人徐州。百姓父老,伏道而接。玄德到府,寻张飞,飞已将车胄
全家杀尽。 ” ( 第二十一回)一场谋夺地盘、叛离曹操的行动变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自卫反击,并将
杀人责任推到了张飞、关羽身上。
刘备鞭打督邮,史有明记。《 三国志 · 先主传》说,“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人
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椰,弃官亡命。 ”《 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刘备的宽宏仁慈形象,竞
移花接木,把刘备亲手做的这件事改作 “ 张翼德怒鞭督邮” ,事实篡改了,目无 “ 王法”的面目被
“ 偷梁换柱”了,一个宽厚仁慈的刘备和一个胸怀坦荡、正义而莽撞的张飞,同时被加工出来。( 第
二 回)
不写有损刘备形象的内容
《 三国演义》的写作倾向很明确,对曹操 “ 显其诈” ,对刘备 “ 隐其恶” 。所以刘备酷虐的一面
和一些诡诈伪行,大都被隐去了。
《 三国演义》渲染的赵云 “ 截江夺阿斗” ,吴将被杀,孙夫人只身回吴情景,考诸事实,基本上
是不存在的。这个生动的情景,掩盖了刘备人蜀以后在法正的建议下主动 “ 出妇”的作为。
刘备克蜀之后,施行峻刑苛法,“ 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 。《 三国演义》基本没有反映这方面的事
实。例如,前面提到的:
刘备根据 自己的好恶律外妄杀治中从事彭莱;为报宿恨 ,挟嫌杀死后部司马张裕;为了避免死后
亲生儿子的皇位受到威胁,以刘封 “ 侵陵 ( 孟)达” 、“ 不救 ( 关)羽”为由,赐养子刘封死,“ 使
自裁” 。
刘备对于阻碍自己谋王称帝的人,或抑之,或除之,从不手软。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劝刘备不要急
于称帝,“ 由是忤旨” ,被降了职;尚书令刘巴和主簿雍茂,劝刘备缓称帝,刘备便找了一个别的理
由把雍茂杀了,并使刘巴受到威慑,吓得刘巴惶恐万状,“ 惧见猜嫌 ,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