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 86年
第2期
也 谈诸葛亮的艺 术形象
剑锋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
。
罗贯中为塑造这个忠贞
、
智慧的典型
,
可以说是呕
尽了心血
,
用尽了才华
:
他一出场便光采照人!其神机妙算
,
令人赞叹不已
,
其用兵如神
,
使人莫测高深
,
特别是他为统一天下
“鞠
躬尽瘁
,
死而后 已”的精神
,
更为后世所敬仰
。
因
其魅力如此迷人
,
故当他病逝五丈原后
,
余文黯然失色
。
诸葛亮这个不朽的忠贞
、
智慧的典
型
,
六百年来为读者一致赞赏
。
但近年来
,
学术界对诸葛亮这个艺术形象却有争议
,
故有再套
加探讨的必要
。
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的基本统一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
,
既然是小说必需艺术虚构
,
而艺术虚构必与历史事实相 矛盾
甚且大相径庭,但艺术虚构又必须与历史真实相统一
,
所谓
“统一”
是指历史小说虚构不是
凭空雄造
,
它必须是历史巳经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事情
,
它的虚构是在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结
合现实生活进行概括
、
集中
、
提炼
,
并且要符合历史事件的本质及历史发展 的规律
。
如果所
虚构的都跟历史其人其事毫不相涉
,
那就不能称为历史小说了
。
用此以衡量诸葛亮的艺术形
象
,
它的虚构是与历史真实基本上相统一的
。
显然
,
其虚构的远远超过历史事实
,
但尽管如
此
,
作者在塑造诸葛亮的艺术形象时
,
既撷取历史其人的性格特征
,
又不违背历史其人的主
要事迹
。
其描写诸葛亮的事迹主要有三
:
一
、
隆中决策
,
二
、
赤壁之战中的活动
,
三
、
六出
祁山
。
隆中决策
,
史有其事
,
素有
“千古奇策”
之誉
,
它基本揭开了三国历史的进程
,
显示
了诸葛亮非凡的智慧
。
在赤壁之战前
,
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奉刘备之命出使东吴
,
促使孙
、
刘
联盟抗曹
,
终于打败了曹军
,
为三国鼎立奠下了基础,其中虚构
“舌战群儒”
、
“
智激孙
、
周”
、
“草船借箭”
以及
“借东风”
、
与周瑜斗智比才 等情节
,
并不影响大局
,
这是历史
小说所 允许的
。
至于六出祁山
,
也 没有写他建立什么功勋
,
只不过是写他的神机妙算
、
用兵
神出鬼没而已
。
且虚构的情节
,
大都是历史上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事情
,
是不违背历史的真
实的
。
近年来
,
由于史学界对历史上的诸葛亮有新的争论
,
也影响了《三国演义》的研 究者
,
这集中表现在对《隆中对》的不同看法上
。
有的同志认为关于诸葛亮
“隆中早定三
分局
”
的
预见算不了什么
,
其理由是
:
“诸葛
亮住在豫州和荆州之间
,
交通方便
,
消息灵通
,
又和 一些
名士交往
,
因而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分析
,
并不是什么预见
。
”
有的同志则赞同隆中策错在
“奇正倒置”
之说
。
他认为诸葛亮所说的
“‘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 军向宛
、
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的军事部置
,
就有主次失当的地方
。
”“后
来的失荆州和关羽
了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