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货 料2 0 0 7 年 , ” 月 号 中 旬 刊
虚实 结 合精 彩 纷 呈
—试析《 三国演义》 中“ 温酒斩华雄” 艺术魅力
赵玉芳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江苏 武进213161)
摘要: 本文以“ 温酒斩华雄” 一回为例论述小说,
既写了战争,又突出了人物性格,采用虚实结合的手
法, 成功地塑造了关羽这个超群绝伦的古代英雄形象。
关键词 : 温酒斩华雄实写虚写
《 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 , 可以说是描绘三国时代的
一幅政治风云的彩色画卷。它着重表现了当时各个政
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 、 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
成为接连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 ,因而
一连串的战争, 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品在艺术上
的最大特色,也就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战争的出色描写
上。《 三国演义》 描写战争 , 不论是千军万马的大会战,
或者是单枪匹马的个人搏斗; 不论是对垒几个月相持
不下的持久战, 或者是神出鬼没、 出奇制胜的速决战;
不论是酣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的大鹰战,或者是三刀
两枪结束战斗的突击战, 都写得有声有色, 各具特点 :
或力敌或智取, 有火攻有水淹;时而奔驰疆场, 时而运
筹帷w , 时而火一般的血战, 时而诗一般的抒情, 给人
们展示出一幅波澜壮阔 、惊心动魄的战斗风云图。然
而, 读起来 , 不仅毫无凄惨阴森的感觉 , 而且不时予人
以雄健的感染和智慧的启发。尤其可贵的还在于作者
不是为写战争而写战争 ,而是在战斗的环境中充分展
示人物的性格 ; 让他的一系列的战斗英雄的群像都从
战斗的环境中站立起来。既写了战争, 又突出了人物性
格。小说第五回“ 温酒斩华雄” 这段描写, 就是一个很好
的例子。这是一个并不算大的战斗场面, 可是却写得惊
天动地、 气象万千;而且在这个战斗环境里表现了许多
人物不同的性格 ,尤其是成功地塑造出了关羽这个超
群绝伦的古代英雄的形象。
斩华雄这件事 , 就关羽个人来说 , 这是他一生英雄
的战斗历史的开端—这 以前他不过是一个区区县令
手下的马弓手, 这以后就不断地斩将立功 , 名声大振 ;
就这次战争的意义讲,他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联
军赢得了第一个胜利, 大大地打击了董卓的气焰, 为联
军进人祀水关, 大破虎牢关打开了胜利之门。
一、 危难之时, 挺身而出
斩华雄之前的形势是这样的: 十七路诸侯响应了
曹操的号召,公推袁绍为盟主,以长沙太守孙坚为先
锋, 联合讨伐董卓。 兵进沱水关, 首次交锋, 就遇上了劲
敌董卓的部将华雄。华雄十分晓勇, 第一阵就刀劈了诸
侯军的部将鲍忠, 接着又赶得先锋孙坚走投无路, 连头
上的帽子都作了敌人的胜利品; 如果不是部将祖茂以
死掩护, 恐怕连孙坚的性命也难保。战到天明, 华雄引
兵上关 ;兵临城下 , 形势十分紧张。先锋孙坚“ 伤感不
已” , 盟主袁绍束手无策, 只好聚众商议退敌之策。众诸
侯又是一个个闭口不语。这个时候,探子又来报华雄
“ 引铁骑下关, 来寨前大骂m 战” , 袁绍接连派出俞
涉 、 潘凤前去应战, 结果很快被斩 , .而此时“ 众大惊” 、
“ 众皆失色” , 正是在这危难之时, 关羽挺身而出。“ 众视
之 , 见其人身长九尺 , 髯长二尺;丹凤眼 , 卧蚕眉;面如
重枣 , 声如巨钟, 立于帐前。” 袁绍因关羽是马弓手而不
屑一顾 , 关键时刻, 曹操慧眼识英雄 , 为关羽争取到斩
将立功的机会。
二、 实写会场.虚写战场
“ 温酒斩华雄” 不到六百字的精炼的描写充分显示
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来, 这是一个战斗英雄斩将
立功的战斗场面,一般的写法总是要浓墨重彩地渲染
战争画面。然而, 罗贯中却不直接写战场, 而是别出心
裁着重描写会场 ;把战场放在会场的后面来写。而会场
的空气和人们的情绪又完全受着战场的支配。就像是
一幕剧 , 场景始终不换 , 戏一直在中军帐里展开, 战斗
放在后场进行。可是, 战场上的杀声、 鼓声、 喊声却一直
震荡着会场上人们的耳鼓和心弦。杀声 、 鼓声 , 折兵斩
将, 全是耳闻;议论、 争吵, 派兵遣将, 才是眼见。全场中
心人物关羽往来于战场 、 会场之间 , 他的冲锋陷阵的声
势和神威, 是耳闻;“ 莺铃响处, 马到中军” 的刹那间, 可
以说是耳既闻, 眼已见 ; “ 提华雄之头 , 掷于地上” 的英
武气概, 才是眼见。而会场上的人们 , 时而“ 大惊” , 时而
“ 失色” , 时而“ 失惊” , 时而又“ 大喜” ;时而又“ 大怒” 或
“ 大叫” 。这些激荡不安的情态, 又无一不和战场的动静
紧密相关。这样作者巧妙地将战场和会场紧密地连接
在一起。同时 , 由于既有会场 , 又有战场 ;既写耳闻, 又
写 目睹;既有实际情景的描绘, 又有情势气氛的烘托 ,
就对英雄人物的创造, 更起着二种传神壮威的作用。
这种实写会场 、 虚写战场的艺术手法, 首先是在有
限的篇幅里取得了更大的容量 ,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和
艺术。既不至陷于孤立地去表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同
时又可以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巧妙地揭示出诸侯内
部的复杂性 ,使中心人物的形象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
突现出来。这支讨董大军, 本来是由十八路诸侯纠集起
来的一支混合联军, 内部关系复杂, 矛盾重重。安排这
样一个会议场面,就便于在描写敌我双方决斗于疆场
的同时, 又表现出联军内部的矛盾。会场的气氛是那样
的波荡, 人们之间的情绪又是如此的对立! 有惊有喜,
有恼怒, 有喧嚷, 有争吵, 有议论。同样是斩华雄这一件
事, 有人喜, 有人怒。同样是关羽这个人, 有人敬重, 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