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天命与人道——论毛批《三国》历史意志与道德理性的冲突
(0 次评价)5489 人阅读0 次下载
第三十七回删掉厂嘉靖本第八卷中崔州平劝阻刘备的 一句话 . 即 “黄 巾不足 而 化为曹操 、 孙权与刘将军等辈 . 互 相侵夺 , 杀害群生 , 此天理也 ” , 因此句显然 有悖于毛对 “天理” 的严格界定 ; 而 “天 数 ”, 则是一种不以 人的道德期待为转 移的神秘的历史意 志 , 它甚至与人的道德期待相尖锐冲突 , 如 “ 留奸雄 ” 、 “ 恶 人不死 ”、 “终不能禁魏之 篡者 ” 。 以此清晰的二元对立为基础 , 毛复屡屡申说 “天理之 天, 不能不 听于天数 之 天 ” 、 “ 天亦不能自违其数 ” . 将 “天 数 ” 架设于 “ 天理 ”、“ 天心 ” 、 “天 道 ” 之 上 , 这种等级设置 , 内中便有一种深刻含义 , 它至少说明了历 史事件或进 程 , 并 非象儒家传统信条所宣称的那样 ,“ 克享天 心 . 受天明命 ”, 可以完全归之于道 德理性 , 而是另有一更根本的决定因素 。 这种因素是什么?数 , 天数 。 而数又 是什么 , 毛却始终未能言 明 。 它似 乎不证 自明 , 但毛对之又非原始信仰般真诚 膜拜 , 而是表现 出因思维理性对之 无法解释 、 无从把握 、 不廿顺从又无从抗争 的无奈 。 毛无力对它做进一步说明 , 使它超出 了 人的理性观照 . 因而毛的历史 观便呈现 出迥异于传统史观的非理性色彩 。 这种高扬天数的史观 , 毛以不同的术 语在他的批语中反复子以阐明 : “魏 延子午谷之谋 , 未尝不善 , 武侯以为危 计而 不用 , 盖逆 知天意之 不可回 , 而不欲行险以争之耳 。 ’ ‘ (第九十二回 回评) “ 南郑桥边之钟会 , 扰铁笼山中之司 马昭也 。 昭几死而不死 , 会亦几死 而 不死 , 皆天意也 。 天意所在 , 有非人力之 所得而强耳 。 ” 第一百十 七回 回评) “操 无 洪 则死于陆 , 无褚则无于水 . 其不死者 , 天也 。” (第五 十八回夹批) “ 观于类城之不 下 . 而知天之不欲复兴 汉 室也 。 ” 丈第七 十 四回回评) “ 请宁街 亭之马 谨 , 即献计 平蜜之马谈也 , 又即反 间 司马菇之马 设也 。 何以前则智而后 则愚 ?曰 : 此非人所能为也 , 天也 。 岂非天方授魏 , 天 才起晋 , 而人实不能与天争乎? ” (第九十五回回评) 前两条批语里的 “天意”, 与 “天 数 ” 一样 , 都指神 秘的历史意志 , 而与 “天意” 相对的 “人力”, 又非 泛指 , 而是特指光复汉室这代表伦理正义的奋斗 ;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 , 后三条批语中 , 单独使用 “天” 这个字时 , 它的意义 , 非 61 1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14:12 , Processed in 0.7641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