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研
究
198 4年第4
期
信
,
三不易也
。
今吾欲使不 留兵
,
不运粮
,
而 纲纪粗定
,
夷
、
汉粗 安故 耳
。’”
这两段文 字
,
为人们经常征引
,
据 以论证 诸葛亮 的
“
南中
”
政策
。
然而
,
稽诸书
传
,
所谓
“心
战为上
,
兵战为下
”,“
皆即其渠帅而用之
”,“不 留外人”
,
“不 留
兵
”,
“终 亮之世,
南方不敢复反
”
等
,
颇与史实不相符合
,
故对诸葛亮
“
南中
”
政
策的评价
,
似亦有可商榷之处
。
兹就上举数端
,
略陈管见
,
以就正于诸贤
。
一
、
所谓
, ’,白战为上
,
兵战为下
”
有的著作根据上述记载而认为
“
诸葛亮在南中采取了
‘
攻心战术
’”
,
“没有大
规模
剿 灭杀戮
,
而是以宣扬声威
、
散布“恩信
’
为主
,
··
一不单靠军事力量去镇服
,
主要用
政治手段使对方折服
”,“
是我国历史上攻心战术的范例
”
。
那么南中之役究竟主要
是采取军事手段
,
还是
“
攻心 战术
”
和政洽手段呢?
南中地区的反蜀势力
,
早在章武三年(公元
22 3 年)
就己非常猖撅
。
刘备在永安死
后
,“南
中诸郡
,
并皆叛乱
”
。
“先
是
,
益州郡有大姓雍阁反
,
流太守张裔于吴
,
据郡不宾
;
越禽夷王高定 亦背叛
。
”
样柯太守朱褒亦拥郡风一时之间
,
蜀汉后院
起火
,
局势异常动荡
。
当时诸葛亮即有亲自南征的打算
,
只 是
“
以新遭大丧
,
故未
便加兵
”,
王连也谏日
:“此
不毛之地
,
疫病之乡
,
不宜以一国之望
,
冒险而行
。”
诸葛亮才不得 不暂时隐忍
,
以侯后举
。
当时情况就内而言
,
因刘备大败于统亭
,
蜀军
“
舟船器械
,
水步军资
,
一时略尽
”,
元气大伤
,
无力南征
。
加以刘备新丧
,
国内
政局亦有待于进一步稳定
。
就外而言
,
吴
、
蜀联盟已遭破坏
,
而南中诸郡的反叛便有
东吴的背景
。
雍阎等人
“
使命周旋
,
远通孙权
”,
甚至将蜀汉所派太守张裔络送孙
权
。
于是
“
吴王孙权遥用l ’N为永昌太守
”,
并
“遣刘璋子
阐为益州刺史
,
处交益 州
际
”
。
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
,
诸葛亮一方面要稳定内部
,
“
务农殖谷
,
闭关息民
”
,
另一方面则
“遣使
聘吴
,
因结和亲
”,
恢复和重建吴
、
蜀联盟
。
这就是当时诸葛亮
“
未便加兵
”
的原因所在
。
《蜀志
·
诸葛亮传》注引
《汉晋春秋》
。
’
《蜀志
·
诸葛亮传》
。
《蜀志
·
后主传》
。
《蜀志
。
王连传》
。l
《吴志
·
陆逊传》
。
’
《蜀志
·
张裔传》
。
《华阳国志
·
南中志》
。
《蜀志
。
后主传》
。
介奢
舀
《蜀志
·
诸葛亮传》
叫双确脚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