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者四散
,
赢者相食
,
二
、
三年间
,
关 中无复人迹
”
。
山东地区由于是军 阀混 战的主要
战场
,
所 遭破坏更 为惨重
。
董卓挟驾西迁 时
,
一把大火
,
洛阳及周 围二百里被 夷为废
墟
,
千年古都
,
毁于一旦
。
此 后
“关东诸
州郡起兵
,
众数十 万
,
·
·
诸将不能相一
,
纵
兵抄 掠
,
民人死者且 半
。
”
东汉时徐 州殷富
,“户
口百 万
”,
曹操攻 破陶 谦
,
肆 行 杀
戮
,
自泅南以至夏丘
,
鸡犬不 留
,“
墟邑无复行人
”
;
青州刺史焦 和参加内战
,“
州遂萧
条
,
悉 为丘墟
”
。
战乱 和疾病使北方人口急剧下降
,“
名都空而不 居
,
百里绝而无民者
,
不 可胜数
”,
一直到曹魏立国以后
,
当时人还说
“今大魏奄有十 州之地
计其户口
,
不如往昔一州之民
”
@
。
与此 同时
,
土地大量 抛荒
,
中等的 土地都没有人耕种
。
在这种 情
况下
,
不仅平民百 姓的生 活没有保障
,
甚至军 阀部队的粮食都难以维持
。
“
袁绍之在河
北
,
军人仰食桑 堪
,
袁术在江
、
淮
,
取给蒲赢
”0
。
连曹操也常常乏食
,
以至于 到 了 寻
三日粮而不可得
,
不得不杂以人脯的地 步
。
就在北方地区经济遭 到巨大破坏的 同时
,
长江流域特别是荆
、
扬两 州
,
却得到 了比
较迅 速的发 展
。
西汉时
,
长江以南还 是相当落后的
,
所 谓
“
楚越之地
,
地广人稀
,
饭稻
羹鱼
,
或 火耕而水 褥
”
。
及至东汉
,
牛耕技术传入南方
,
芍破镜 湖等一系列 水 利 工 程
的兴修
,
极大地 改善了江南地区的生产条件
。
江南地区的人口东汉较西汉也有大幅度增
加
,
如三吴 地区增加了近 十五万
,
丹阳郡 增加 了二 十二万再千
,
零陵郡增加了八 十二万
三千
,
而豫章郡竟增加了一百三十一 万六千之 多
。
黄 巾起义以后
,
北 方兵戈相 寻
,
江
南地区却相对平静
,
因此 北方人民纷纷渡江避难
。
《三 国志
·
魏志
·
卫领传》
:
“
关中
膏腆之 地
,
顷遭荒乱
,
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 余家
。
”
山阳王架
、
琅邪诸葛亮
、
颖川 司 马
德操以及 徐庶 等大批名士也都纷纷 避乱荆州
,
遂 使荆州人物荟萃
,
学风蔚然
。“
沃野千
里
”
的江东
,
江北士民流入者更不 可胜计
。
查孙吴名臣中系汉末避难渡江者
,
就有吕蒙
、
胡宗
、
周访
、
诸葛谨
、
徐盛
、
是仪
、
滕j 9 L
、
张 昭
、
严 峻
、
步腾
、
淮 阳兴
、
赵 达
、
刘悼
、
孔偷及周瑜
、
鲁肃等人
。
他 们往往携带宗族
,
甚至 部曲家兵
。
如鲁肃渡江 时就是
“
使细
弱在前
,
强壮在后
,
男女三百余人行
”
。
大量 北方士民渡江南下
,
不仅使南方增 加了
劳动力
,
也带去 了中原 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
,
这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
有重要的意
义
。
东汉末年
,
长江 流域的经济发展已经达 到相当高的程度
,
它的富庶引起了人们的普
遍称羡
。
鲁肃说
:“
荆楚
“一
外带江汉
,
内阻山陵
,
有金 城之固
,
沃野 万里
,
士民殷 富
,
若据而有之
,
此帝王之资也
”
。
左思在
《吴都赋》中 则这样描绘江 东地区的繁 荣
:“
四
野则 珍暇无数
,
膏腆兼倍
,
原瞩殊品
,
众隆异等
,
象耕鸟耘
,
此之自与
,
衬秀燕稚
,
于
是 乎在
。
煮海为盐
,
采山铸钱
,
国税 再熟之稻
,
乡贡八蚕之绵
”。
这说明当时的长 江 中
·
下游地区
,
已经 具备了割据 自守的经济条件
。
位于长江 上游的益州
,
它的开发比荆扬地区还要 早些
。
战国末年
,
秦将司马错曾以
“
其国富饶
,
得其布帛金 银
,
足给军用
”0
为 由
,
建议 取蜀以为伐楚之资
。
自李冰 父子修
建都江堰以后
,
成都平原
“
沃 野千里
,
水 早从人
,
不知饥懂
,
时无荒年
,
天下 谓 之
天府
”
o ’
东汉末年
,
中原大乱时
,
蜀土比较安静
,
社会经济没有遭到大的破坏
。
“
蜀土
富实
,
时俗奢侈
,
货殖之家
,
侯服玉食
”
。
所以
,
许多高明之士多劝刘备图取 益 州作
为立 国的基础
。
庞统劝刘备说
“
今益州 国富民强
,
户口百万
,
四部兵马所出必具
,
宝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