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第 期
( 总第 0 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双月刊 )
. , 200
. 0
文史研究
三国演义 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 刘备 孙
权为首的魏 蜀 吴三个政治 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
和斗争塑造出曹操 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等许
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非
常成功政治上他高瞻远瞩, 军事上他运筹帷幄, 思
想上他深谋远虑, 文学上他才华横溢他的思想 品
格 才干在今天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 志存高远 自比管乐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成就,那么首先应该有远大
的抱负, 即理想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 中原豪强并起,
诸侯割据 他经常和当时的青年才俊, 如博陵的崔州
平 颖州的徐庶 石广元 汝南的孟公威等, 交往甚
密, 畅谈古今, 研究学问,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次
他们谈到军阀割据, 董卓作乱时, 诸葛亮曾尖锐地指
出: 像董卓 袁绍这些人和颠覆秦国的赵高 篡权窃
位的王莽是一丘之貉, 不消除这些家伙 国家就不得
安宁诸葛亮 "每自比管仲 乐毅" , 表达了它改变国
家割据混战局面的政治抱负正是以这种理想为动
力, 才使诸葛亮成长为 "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
二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在 三国演义 第三十七回中, 刘 关 张三人跟
童子进诸葛草庐, 至中门, 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 淡
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其大意是: 不追求名利, 生活
简单朴素, 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 不追求热闹, 心
境安宁清静, 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通过此联揭示了诸
葛亮的高尚德操精炼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
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刘备未见其人,而先观其
行, 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 , 而亮从出世至死, 一生
不慕虚荣, 不求富贵, 安贫乐道, 朴素严谨, 克己奉
公, 知恩必报, 忠贞不二, 鞠躬尽瘁, 严于律己这些
高贵的品格着实令人佩服
"淡泊" "宁静" 从一种境界 一种要求来看, 乃
是一种道家清心寡欲, 修身养性, 顺其自然的表现,
但并非消极避世, 求一生安乐正因为如此, 所以诸
葛亮在一生军旅生涯中时刻以此为戒, 提倡俭朴,
别无所求再则, 他至始至终一身素缟, 初出场时,
"孔明身长八尺, 面如冠玉, 头戴纶巾, 身披鹤氅, 飘
飘然有似神仙之概" , 在入世以后, 虽出将入相, 但他
每次出战几乎都是同一装束:端坐四轮车,头戴纶
巾, 身披鹤氅, 手拿羽扇, 一幅高人逸士的形象, 而不
喜达官贵族的华服丝袍 金银饰物在封建社会里,
像诸葛亮这样身居高位,却能摆脱追求荣华富贵的
陋习, 出淤泥而不染, 始终过着清淡生活的人, 实在
不多 另外, 从诸葛亮在一次北伐途中向刘后主上的
一道表里, 也可见一般, 表中有这样一段话 "臣家成
都, 有桑八百株, 薄田四五十顷, 子弟衣食, 自有余
收稿日期: 2 00 - 0 - 2
作者简介: 史红华, 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浅 析三 国 演 义中 诸 葛 亮 形 象 的 特 征
史红华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 大连 11 02 )
摘要:三国演义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塑造出曹操 刘备 关
羽 张飞 诸葛亮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 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三国演义 对诸
葛亮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军事上的运筹帷幄, 思想上的深谋远虑, 刻画得入木三分
关键词: 诸葛亮; 志向; 才干; 失误;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 - 3 05 (200 ) 0 - 00 3- 02
3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