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略论《三国演义》的叙事模式与中国文化思维的关系
(0 次评价)5388 人阅读0 次下载
饶 道 庆 · 关于 礴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的论著已 很多 , 本文拟从 “ 叙事模式与文化思维的关系 ” 这 一角度人手再论 《三 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刻联 系 。 一 、 《三国演义》的叙事体例 、 结构与 “ 历史 化 ” 思维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 , 《三国演义》的叙事体制 、 叙事结构等都深受史籍的影响 。 罗贯中名其书为 《三 国志通俗演义》 , 并题署 “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 后 学罗本贯中编次 ” , 本有为史作传或敷演引申史志大 义的意思 。 《三 国演义》以情节为结构中心 . 加强史 实与轶事间的 因果关系 , 并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情 节和人物以生动活泼的生命 , 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严 密且又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 者对题材的卓越的驾驭能力和 旺盛的艺术想象力 。 当然 ,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 , 中国源远流长 的史书编 撰传统 以及由此积累 的丰富的叙事经验已为罗贯中 创作历史小说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 中国史籍有编年体 、 纪传体和 纪事本末等体例 , 先秦的 《春秋》以及《左传》 、 汉代的 《史记》既是 这种体例的开创者 , 又是史书中的叙事佳作 。 《三 国 演义》所写 的是 “七 分实事 , 三分虚假 ”, 其中所运 用的史籍材料主要来自陈寿 的《三 国志》及裴松之 的注 、 范哗的 《后汉书》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 朱熹的 《通鉴纲目》 。 《三 国志》是纪传体 , 《资治通 鉴》则是编年体 , 《三 国演义》的撰写体例可 以说是 这两者的结合 , 它以编年体编织全书叙事结构的时 间框架 , 以纪传体塑造人物形象 。 《三国演义》的叙 事始于汉灵帝建宁元年 (公元16 8 年) , 终于晋武帝 略抢 三国 演 义 的 叙事 模式与 中 国 文裕 思 维 的 关系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08 , Processed in 0.48088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