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为王
,
但在官方祀典中的地位无 足轻重
,
与后日的关帝相比
,
不音有霄壤之别
。
元代张宪有
“张
侯生冀北
,
关帝 出河东
”
的诗句
。
有人据此认为元代曾封关羽帝号
,
然而
,
在古籍中并未能找到关羽在元代被封为帝的记载
。
实际上
,
关羽之交隆运
,
以及关帝信仰的真
正形成和 广泛传播是在明清时期
。
此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已成书刊行
,
关羽的故事作为《三
国演义》的重要 组成部分开始在民 间广泛流传
,
影响极大
。
有关关羽的事迹
,
如桃园结义
,
温酒
斩华雄
,
诛颜 良
、
文丑
,
过五关斩六将
,
华容道义 释曹操
,
单刀赴 会
,
刮骨疗毒乃至败走麦城等已
成为万口传诵
、
妇孺皆知的典故
。
清王侃云
:“《
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
,
令天下莫不知有关忠
义者
,
《演义》之功也
。’ ,
随着《三国演义》传播愈益广 泛
,
根据演义改编的戏剧也越来越多
,
其
中讴歌关羽的剧 目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
关羽的形象日渐深入 人心
。
通过《三 国演义》的刻画和 宣
扬
,
关羽由历史上一员普通的战将变成了忠 义盖 世
、
勇猛超人
、
集仁义礼智信孝梯于一体 的封
建纲常伦理及社会道德准则的化身
。
如 此一来
,
关羽就有能力降妖伏魔
,
护 国佑民
,
就有资格来
维护封建的纲常伦理与社会秩序
,
因而也开始为封 建统治阶级所看中
。
明 洪武中
,
朝廷恢复关
羽汉 寿亭侯原封
。
永乐 皇帝迁都北京后
,
又庙祭于京师
。
万 历十八年(15 90年)
,
关羽 被正 式进
爵为帝
,
四十二年(1 6 1 4年)又被救封为三界伏魔大帝 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
封夫人为九 灵
靓德武肃英皇 后
,
子平为竭 忠王
,
兴 为显 忠 王
,
周仓为威灵惠 勇 公
,
并赐左 尽相一 员
,
为宋陆秀
夫
;
右垂相一 员
,
为张世杰
。
清代
,
朝廷除了沿袭明代岁祭关庙之例外
,
加封更 加频繁
。
顺治九
年救封关羽为忠 义神武关圣大帝
,
后历朝屡有加封
,
到 光绪时其封号已达 2 6个字
:
忠 义神武灵
佑仁勇威显护 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
。
关庙也被崇为武庙
,
与孔庙并祀
,
关羽 成 为
中国 历 史上 唯一能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分庭抗礼的神低
。
关羽神格 最 突 出的特征是
“
忠
”和
“义”
。
封建统治者看中的主 要是关羽的
“忠”
,
他们救封关羽的 目的是为臣民树立忠效王朝的样
板
,
而在神化关羽的 同时
,
实际上 也在神化他 们自己的统治
。
所以他们也 就不吝惜对关羽进行
封救
,
关羽因 此 由王 而帝
,
由帝而大帝
,
达于至 极
。
就民间社会大 众 而言
,
看中的则是关羽的
“
义
”
,
他们盼望有一个聪明正直威武之神来主持人间与冥 界的公道
。
而关羽的
“
义
”也
为社会上
三教 九流
、
江湖帮派找到 了维系宗派的精神纽带
。
在朝 野交相推崇之 下
,
关帝成 了万能 之神
,
除
了降妖伏虎
、
护 国佑民
、
司命禄
、
佑科举
、
除强暴
、
致 财 宝之外
,
就连大 旱求雨
、
生病讨方
、
诉讼公
断
、
驱 鬼避邪都可求救于他
。
佛道两家也争相把关羽拉入自己的教门充 当护法神
,
以壮声势
。
在清代
,
关帝的信仰达到 了顶峰
。
随 着《三国演义》的流传
,
关帝的信仰也传播到 了汉族以
外的蒙
、
满
、
藏等少数民族 之中
。
如蒙古人早在1 7
世纪就认识了关公
,
到 1 8世纪
,
关公崇拜在
蒙古族中很 流行
,
不 少蒙古人写 了各种关帝祭典的书
。
当时东蒙古的hu r
c i(拉胡琴讲唱故事的
说书人)讲唱《三国演义》
,
也讲唱关公的故事
。
因为蒙古人是骑马的民族
,
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有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所以蒙古的说书人特别仔细描述关公的坐骑赤免马
。
满族人也很早读到
了《三 国演义》的满文译作
,
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 太极都是通过《三 国演 义》了解关羽的形
象
,
并且钦 佩有加
。
1 8世 纪 上半叶编写的《钦定 满洲祭神祭 夭典礼》中将关圣帝君与释迎牟
尼
、
观世音等一 同祭拜
。
除了关帝祭典之外
,
还有取材于《三国演义》用满文编写的歌
,
其中有满
文的《关老爷过五关歌》
、
《单刀赴会歌》及一 些歌颂关公老爷的短歌
。
这些歌在东北西部以及新
疆伊犁地区居住 的锡伯族那儿 也有流行
。@
关帝庙也遍布大江南北
,
长城内外
,
成为 全 国寺庙
中数量最多的庙宇
。
以北京为例
,
当时城内外共有关帝庙
来座
,
占庙宇总数的十分之一
,
位
居第一
。
据郭松义先生对山东潍县
、
直隶通州
、
河南鹿邑
、
福建浦城
、
广东兴宁
、
浙江兰溪等
。
6
。
20 0
7 7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