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看
,
违反人物
、
情节的发展逻辑
,
亦即未能艺术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系统结构和系统发展的
规律
,
因而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
总之
,
《演义》要用主观倾向和艺术虚构去改塑历史
,
是无能为力的
。
鲁迅先生批评它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
是切中要害的
。
因而《演义》后继无
书
,
或至少是后继无好书
,
无高水平的书
,
不是偶然的
,
而《金瓶梅》借《水浒传》的部分
人物情节
,
展开自己的完整构思
,
为文学系统原则的建立和
《红楼梦》的出现
,
作了重要准
备工作
,
从而走出了与《演义》完全不同的康庄大道
,
也不是偶然的
。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还保留了较多的史实
,
而毛宗岗的改订
,
虽然从文学角度
,
看
,
似乎更统一
、
更精拣了
,
但主观倾向也更强了
,
离史实也更远了
。
但它仍然 要标榜是
“演义”
历史
,
那轻一点说
,
是改塑
,
重一点说
,
就是篡改了
。
尽管多少年来
,
《三国演义》流传极广
,
影响极大
,
多数人对它的评价也甚高
,
但 由于
上述根本缺陷
,
不少有识之士也从不同角度
,
对它提出了许多批评
。
而且越是文化 水平高
了
,
越是对史学
、文
学了解得多了
,
对它的批评也越尖锐
,
这不能不引人深思
。
看来
,
重新认
识和评价它的成就
、
地位和价值
,
并非是奇谈怪论
,
或故意耸人听闻
,
而从文学系统原则的
角度来进行考察
,
似亦不失为可行途径之一
。
最后
,
笔者不揣浅陋
,
也不避
“
以议论为诗
”
之讥
,
将一九八四年四月祝贺第二届《三
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在洛阳召开的 一首七律
,
和一九八五年十月参与第三届会议期间在镇江登
北固山多景樱时步辛稼轩《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韵写 的 两首词抄录如下
,
作为木
文议论的补充
。
东望故 国忍纷坛
,
华翰周传 主意段
。
多士中州来八面
,
大才千古话三分
。
谋深志远份无故
,
政理心平菊不群
。
尚有英风孙氏在
,
里 年吴会续鸿文,
流立忆神州
,
云卷风脑多景楼
。
金鼓排船 余韵 远
,
悠悠
。
壮志如江万 古流
。
赤壁奋兜婆
。
已建奇助意 岂休,
天下英雄谁只数
:
曹刘?痛惜周郎未尽谋
。
烽火遮神州
,
阅尽沧桑北固揍
。
长恢巨推成往事
,
悠悠
。
千古雄 风 涌壮流
。
定国箱 充婆
,
百载纷争一旦休
。
正统几能偏许属
:
炎刘?
应溯曹公旷代谋.
注
:
广义说来
,
系统原则与系统论的意义是一致的
,
狭义说来
,
系统原则主要是指客观存在
,
而系统 论
则主要是指主观上对系统原则的认识和掌握
。
本文将视行文需要
,
分别使用这两个概念
。
本文用
《三国演义》或《演义》泛指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
,
如需分别确指
时
,
则予以标明
。
关于文学系统原则的理论和历史问题
,
可参阅拙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系统原则》(载《西北师院学报》
1983年第2期)
。
由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级》
。
尹
、
章学诚
《丙辰札记》
.迅《中国小说史略
》
, 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