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集刊
19 97
年第
l
期
定三分英雄所见相同
孟天运
世人谈三国史事或看
《三国演义》
,
看到
刘备漂泊半生
,
东投西靠
,
处处寄人篱下
,
没
有一块立足之地
,
前途渺茫
,
不知所措时
,
不
禁为英雄扼腕叹惜
。
及看到刘备三顾茅庐
,
诸
葛亮为之开陈天下大计
,
精辟的分析
,
英明
的论断
,
使读者与刘备顿开茅塞
,
犹拨云雾
而见青天
。
后来刘备一一施行
,
竟如柳暗花
明
,
更觉得诸葛亮有先知之明
,
简直是神仙
中人
.
其实
,
当时看出这种形势
、
与诸葛亮
有相近见解的
,
还有在《三国演义》和电视
连续剧《三 国演义》中被描述的呆头笨脑
、
屡
屡被诸葛亮愚弄的鲁肃
。
史称鲁肃
“体貌魁
奇
,
少有壮节
,
好为奇计
”
。
绝不是小说和电
视剧中那种迟钝狠琐的人物
。
我们先看一下诸葛亮
《隆中对》的内容
:
(刘备说)
‘汉 室倾
颓
,
奸臣窃命
,
主上萦尘
。
孤
不度德全力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而智术浅薄
,
遂用猖
服
,
至于今日
.
然志优未已
,
君谓计将 安出? ,
亮答
曰
:
‘自爹率以
来
,
豪杰并起
,
跨州连郡者不 可胜数
。
曹操比于衰绍
,
则名徽而众寡
,
然操遂能克绍
,
以弱
为强者
,
非惟天时
,
抑亦人谋也
。
今操已拥百 万之众
,
抉天子以令诸侯
,
此诚不可与争锋
。
孙权据有体木
,
已历三世
,
国险而民附
,
贤能 为之用
,
此可以为援而
不 可图也
。
荆州北据汉
、
涌
,
利尽南海
,
东速吴会
,,
西通巴菊
,
此用式之国
,
而其主 不能宁
,
此殆 天所以
资特 军
,
将 军色有意乎?益州 险塞
,
沃歼+里
.
天府
之土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刘球阁弱
,
张普在此
,
民
殷国畜而不知存恤
,
智能之土思得明 君
.
将军既帝宜
之育
,
信义芳于四海
,
总揽英雄
,
忍贤若渴
,
若跨有
荆
、
益
,
保其宕限
,
西 和诸戎
,
南抚夷越
,
外结好孙
权
,
内修政理
,
天 下有变
,
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以
向宛
、
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百性孰敢不
革食壶 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 是
,
则或业可成
,
汉 室
可兴 炙
。’
据
《三国志
·
吴书
·
鲁肃传》记载
:
权即见肃
,
与语甚悦之
。
众宾 既退
,
肃亦辞出
,
乃 独引肃还
,
合 栩 对欢
.
因密议曰
:
‘今
汉室倾危
,
四
方云扰
,
孤承父 兄余业
,
忍有权文之功
。
君既惠硕
,
何以佐之?
’肃对
曰
:
‘昔
高帝区 区欲羊事义帝而 不获
者
,
以项 羽为害也
。
今之 曹操
,
扰昔之项羽
,
将 军何
由得为权文乎?肃窃料之
,
汉室不可复兴
,
曹操不可
卒除
。
为特军计
,
帷有戚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砰
。
规
模如此
,
亦 自无嫌
.
何者?北方诚多务也
.
因其多务
,
别除黄祖
,
进伐刘衣
,
竟长江所极
,
据而有之
,
然后
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
以高帝之业也
,。
刘衣死
,
肃进说
曰
:
‘夫荆
楚与国邻接
,
水流顺
北
,
外带仁汉
,
内限山陡
,
有金城之因
,
沃外万里
,
士民殷富
,
若据而有之
,
此帝王之资也
。
今表新亡
,
二子素不拜睦
,
军 中诸将
,
各有彼 此
。
加刘备天 下袅
雄
,
与操有隙
,
寄窝于表
,
表恶其能而 不能用也
。
若
备与彼协心
,
上下齐同
,
则 宜抚安
,
与结 盟好
;
如有
离违
,
宜 别 图之
,
以济大事
。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
并慰劳其军中用辜者
.
及说备使扶表众
,
同 心一意
,
共治曹操
,
备必喜而从命
。
如其克谐
,
天 下 可是也
。
令不速 往
,
恐为操所先
’。
对比一 下这两段话
,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
些相同之处
:
一
、
都认为曹操势大根深
,
不可在短时
间内除掉
;
二
、
互相认为对方是联合的对象
,
诸葛
亮认为需外结孙权
,
鲁肃认为刘备泉雄
,
“
宜
抚安
,
与结盟好
。”
。
3
·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