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语用等效翻译策略——以《三国演义》罗译本中人物对话为例
(0 次评价)3125 人阅读0 次下载
等" 改为" 功能对等" , 强调" 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 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语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 程度基本相同" 可见, 奈达的翻译 理论强调的 是两种语言接收者的感受和反应大致相同,追求的 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 何自然认为 " 语用等效翻译近似奈达(1 9 6 4) 所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 " 动态对等强调的是 "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也就是说, 语 用等效翻译与动态对等翻译都是在词义, 句法, 语 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保存原文的内容并再现 源语信息,以达到等效的目的托马斯(T h a ) 认为, 语用等效分为语 用语言等效和 社交语用等 效前者指跨越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差异的等效, 后者指跨越文化和环境差异的等效,两者的核心概 念都是语用意义的对等 由此可知, 奈达的等效 论实质上是语用的等效, 而这种基于语用意义的翻 译就可理解为语用等效翻译 四 言语行为视角下小说人物对话的翻译策略 言语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等效翻译观 在等效翻译的实现过程中,区分言语行为是很重要 的,也就是说,译者通过作者发出的表意话语(L - c i a A c ) , 应当推断出作者脑海中的特定目 的 (I l l c i a F c e) , 并且努力使译文读者能 够得到 与原 文读 者相 似的感 受和 影响(P e l c - i a E f f e c ) 纵观 三国演义 的罗译本, 我 们不难看出, 罗慕士先 生主要采用异 化的翻译策 略,力图将三国演义内容及字里行间所承载的中 国民族的文化完好无缺 地呈现在西方读 者眼前 下面笔者就以罗译本中的人物对话为例, 剖析在言 语行为理论下体现出来的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一言内直译法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采用某种修 辞手段或引经据典, 使语言形象, 生动并富有感染 力,人物的性格才能活灵活现言内直译法在翻译 时能尽量保持原作气息,如语言形式,比喻手段等, 同时又言之以" 行" 例如 允 命貂 蝉 把盏卓擎 杯问 曰 " 青 春几 何? "貂蝉曰 "贱妾年方二八 "卓笑曰 "真神 仙中人也! " Wa g Y d e e dD i a c h a e e e i e .D g Z h l i f e d h i c a d a k e d"H a i g h a e a - e d? " "Y e a i j i e e " h e e- l i e d."Y h a ec ef al a d f f a i i e ." " 青春" 在这里指少年, 青年人的年龄, 但如果 直接翻译成H l d a e ?则体现不出原著的 文学色彩和古文内涵再如 温侯吕布挺身出曰 " 父亲勿虑关外诸 侯 布视之如草芥 愿提虎狮之师 尽斩其首 悬于都门 "卓大 喜曰 "吾 有奉先高枕无忧 矣! "言未绝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 " 割鸡 焉用牛刀? ’ 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 如探囊取物耳! " L B l d f W e e e a k "F a h e h a e f e a .T h el d b e d h e a a e a e a k e e d e .W i h a i I l l i g h e i h e a d h e c a i a l g a e . " D gZ h i e e l l e a e d a i d"W i hL B i d eI l e e e a ."b e e a h e k e e e d b e h i d L B a d c i e d"I h a d l a k e a -c l e a e k i l lac h i c k e .Wh e dL B h e Ic a a k e h e i h e a d a e a i l a l l i g e h i gf a a c k? " 对话中"视之如草芥" , "高枕无忧" , "割鸡焉用 牛刀" , " 探囊取物" , 罗慕士将其以直译的方法译为 " a e a k e e d e" , " l e e e a " , "I h a d l a k e a -c l e a e k i l l a c h i c k e "和 "a e a i la l l i g e h i gf a a c k" , 成语 的直译保留了原文浓厚鲜明的文化色彩, 再现了原 文气息,一系列动词短语的言内直译把吕布和华雄 的这两个人物的英勇行为呈现在译语接受者面前 二 言外意译法 交际不仅是通过语言内容达到的, 而且还要借 助于语言的言外之意在言语行为的三分说中,话 语的交际用意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是一致的,因此 言外行为的翻译成为 人物对话翻译 的核心问题 为使译文的言外之意和效果与原文相一致,必要的 时候,罗慕士采用了言外意译法,抛弃了语言表层 结构意义, 实现了翻译中的语用等效例如 及操上楼来 布叫曰 " 明公所患 不过于 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 也 "操回顾玄德 "何如? "玄德答曰 "公不见 丁建阳 董卓之事乎? " 操令牵下楼缢之 Wh e C a C a e e dL B h - e d"I a c h i e f f eb I b - i .W i h a c a d e i c h i e fa d e a l i e e a h e l dc a b ee a i l 371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1 01:39 , Processed in 0.4101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