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赤壁考
(0 次评价)6093 人阅读0 次下载
汉 阳 县有 赤壁 , “按《 荆州记 》云 , 临漳 山(在武汉市汉 阳故城西北六 十里)南峰 , 谓之乌林峰 , 亦谓赤壁 。 ” 《江右图》云 , 乌林为赤壁 , 即《昊志 》 所谓操临荆州 , 孙 权遣周瑜 、 程普为左右督 , 领万人与刘备俱 进 , 遇于赤壁 , 即此地也 。 ” ①这个赤壁也 与 《三 国志》的赤壁之战的赤壁位置记载不 符 , 早已被人们摒弃了 。 黄冈赤壁之说 , 自北宋苏轼滴居黄 州 (治所在今湖北黄冈)时作《赤 壁赋 》和 《赤壁怀古 · 念奴娇 》之后 , 才流行起来 。 正如吴永章 、 舒之梅同志在 《 赤壁辨 》中所 指出的 : “黄 冈赤壁原名赤鼻山 , 只 因 山壁 赤色而得名 , 本非古赤壁 。 ” 此赤壁 “最主 要是与 《三国志》的记载不符 。 史称 : 赤壁 初战后 , 曹军败退 ,` 引次江北 , 瑜等在南 岸 ’ 。 所以 , 赤壁应在长江南岸无疑 。 而黄 冈赤壁却在江北 。 这是一 。 又 , 战前 ,` 刘 备在樊口 , 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 权军 , ; ` 瑜 、 普为左右督 , 各领万人 , 与备俱进 , 遇于赤壁 。 ’ 这些记载表明 , 孙刘联军从樊 口一起进军 , 然后与曹操战于赤壁 。 而樊口 离黄州很近 , 这怎能谈得上进而后遇呢?还 有 , 周瑜对孙权说 :` 请得精兵三万人 , 进 住夏口 , 保为将军破之 。 ’ 夏口即今汉 口 , 为刘备当时的基地 。 周瑜要进住夏口破曹 , 说明赤壁 只能在夏 口前而不能在夏口后 。 而 黄冈赤壁却在夏口之 下 一 、 二百里 。 这 是二 。 ” ② 此外 , 我再补充一点 : 如果赤壁 之战的赤壁在今黄冈 , 那 么 , 曹军到达此地 与孙刘联军会战前 , 必须先拿下夏口 。 但是 根据《三国志 》记载 , 刘琦一直坐镇在那里 , 并没有曹军攻 占夏口之事 。 由此可见 , 古赤 壁在黄冈之说不能成立 。 大多学者知其谬误 , 早就不采用了 。 武昌赤壁说起源 于南北朝 , 至今奉信的 仍很多 , 《 中国历史地图集 》和新《辞海》 就是其中之一 。 南朝宋盛弘 之在 《 荆州 记 》 中说 “蒲沂县 (故城在今蒲场西北)沿江 一百里南岸名赤壁 , 周瑜 、 黄盖(于)此乘 大舰 , 上 破魏武兵于乌林 。 乌林 、 赤壁 , 其东 西一百六 十里 。 ” 北魏哪道元在 《 水经 · 江 水注 》 中亦云 : “江水左通百人 山南 , 右通 赤壁 山北 , 昔周瑜与黄盖诈魏 武大军处 所 也 。 ” 按 “百人山” 即今湖北汉阳县南部的 纱帽山 , “赤壁 山” 即今武昌县西部的赤矶 山 。 南宋赵彦卫在 《云麓漫钞》 中说 : “赤 壁 、 乌林相去二百余里 。 ” 他所谓的赤壁 , 也是今武昌县赤矶 山 。 这是因为长江 江道从 南北朝至宋代逐渐淤积变窄弯 , 所以两地相 距的里数也就长了 。 其后 《舆 地 纪胜 》 、 《读史方舆纪要》 等地理书均沿袭其说 , 流 传因之益广 。 其实 , 此说也是错误的 。 虽然 , 这个 “赤壁” 位于长江南岸 , 但 是仍然同 《三国志》的 “赤壁” 记载不符 。 该书明确 指出 : 曹军与孙刘联军会战于赤壁 , 初战失 利 , 曹操引兵驻江北乌林 , 周瑜 、 刘备留驻 江南赤壁 , 两军南北对峙着 。 赤壁之战的乌 林 , 即今湖北洪湖县东龙口公社的乌林矶 , 距今武昌县赤矶山二百余里 。 可见 , 赤矶山 不是古赤壁 。 其次 , 当时没有象今天 的侦察 、 通讯工具 , 武器又是刀 、 剑 、 戟 、 长矛 、 弓 箭等 , 都是近距离的刺杀 。 如象武昌赤壁说 , 则两军相距二百余里 , 周瑜 、 刘备怎么能够 及时了解曹军情况 , 抓住战机 , 采取突然袭 击?吴永章 、 舒之梅同志说得很对 : “如果 相距二百余里 , 当时的木船要行驶几天才能 由武昌县的赤壁到达乌林 。 在这种情况下 , 孙刘联军全军在江上行驶几天 , 岂不容易暴 露目标?黄盖诈降岂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 , 要等待风势发动火攻 , 岂不贻误战机? ” ③ 由此观之 , 武昌赤壁说也不能成立 。 古赤壁在嘉鱼县境之说大约起自宋 、 元 , 至清代才流行起来 。 胡三省 《 资治通鉴 》注 ①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汉阳 军汉阳县山川 古 迹 。 ②③ 吴永章 、 舒之梅 《赤壁辨》 . 《江汉论坛》 年第期 : : 19791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1 , Processed in 0.4295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