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考据出来
、
著录于 三国著述总集类之首
,
对于弄清古籍源流
,
功莫大焉
。
但拟其题名
为魏文帝《建安七子集》
,
则对于该集内有无孔融 作品问题
,
解决起来根据 不足
,
未免 武
断
。
《隋志》
著录前述六人 之别集
,
合计卷数达四十卷
(梁有五 十一卷)
之多
。
曹工编总集
于六人去世 不久
,
卷 峡或许少 于此数
,
也 属创始者 难为功
。
但
“总集”
的编辑从 曹工迈开了
步子
,
功 不可没
。
讲总集源 流者
,
不容忽 略
。
二
、
《典论》的 写作
21 7
年的大疫 病
,
除促成曹工编 辑亡友遗集外
,
自己的论 撰也加 紧进行
,
以防不虞
。
这
就是写 作
《典论玲
。
《典论》
的写作动机是追 仿徐于著
《中论》
,
求得不 朽
。
曹 巫在与王朗 书中说
:
“生
有
七尺之形
,
死 催一棺之上
,
唯立德扬名
,
可以不朽
,
其次莫如著篇籍
。
疫病数起
,
士人彤
落
,
余独何人
,
能全 其寿?
”
在
《又与吴质 书》中他写道:
“观 古今文人,
类不 获细行
,
鲜能 以名节自立
。
而伟 长独怀文抱质
,
恬 淡寡欲
,
有 箕山之志
,
可 谓彬彬 君子矣
,
著
《中
论》二 卜 余篇
,
成一家 之业
,
辞义典雅
,
足传于后
,
此子为不朽矣
。
”
—
徐干
(字伟
长)
《中论》
的成功
,
是曹工 要效法的;
“
德琏常斐 然有 述作 意
,
才学足 以著 书
,
美志不
盈
,
良可痛惜
。
”
—
应曝(字德琏)未及著述而亡故
,
是 曹巫耍引以为鉴的
。
“既痛逝
者
,
行 自念 也
”
,
在疫病引起的人生 无常和
“
少壮真当努 力
,
年一 过往
,
何可攀援
”
0
的
紧迫咸促 使下
,
曹工完 成了
《典 论》
。
《典论》
在古 书 目中正是与
《中论》
、
《新论》
等一拜入于子部儒家
。
至 今可考知的篇
目十 三个
:
《奸谗》
、
《内 诫》
、
《酒 海》
、
《论却 俭等事》
、
《自叙》
、
《太 子》
、
《剑
铭》
、
《论文》
、
《论(汉)太宗》
、
《论孝武》
、
《论周成汉昭》
、
《终制》
、
《诸物相似
乱者》@
。
据《三国志
·
文帝纪》
,
知《终制》作于黄初三年
。
同年 曹工拜
“以 素书所著
《典
论》及诗赋响 孙权
,
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
”O
。
据 此估定《典论》写作始于21 7年(曹工 是年为
太子)
,
结 束于22 2 年
,
历 时约五 年
。
时光是最严峻 的书评家
,
千 百读书人 的传抄征 引是 对一书价值最雀 确的
“民意 测验”
。
徐干
《中论》
体系完整
、
逻辑严 密
,
越千 百年 而基本完整地 流传
(曹工 说有 二十余篇
,
唐代
李淑见 到过 二十二篇
,
至今 仍存 二十篇)
。
《典论》则是有 存有亡
。
所存是曹工 学有所 长或
身所经厉的真知灼见
,
所亡是仓促妄论
、
拼奏 成篇者
。
属于真知灼见 的
,
首先是《论文》
。
《论文》在 文论史上的价值
,
此 处不复赘言
;
由于
它着 意表彰的是徐干的 非文学著作
,
我们 可以从一般图 书史的角度说几句
。
在
《典论
·
论
文》中
,
曹工 对著述活 动的意义
,
图 书文献 的价值
,
做了充 分的肯定
。
他有力地宣扬了
“
文
章经国之大业
,
不朽之盛事
”
、
年寿荣乐
“未 若文
章之无 穷
”
的思想Q
,
提倡有志之士应克
服境遇的局限
,
抓紧宝贵的时光
,
著论以
“成一家言”
0
。
他呼吁 人们要警惕那种
“莲营
目
就之 务
,
而遗 千载之功
”
—
忽视总结与著述
,
忽视文 献 流传 的危险倾向
。
这 里虽 以求个
人声名传于后相号召
,
但他这些见解
,
在 中国文化人对图书文 献认识与重 视的思 想发展 过程
中
,
自有其 历史的 功绩
。
至今也不能说全 无道理
。
《典论》中完整传世的篇目还 有优美的 散文《自叙》
。
其余 则仅以零 句散见于古类 书 中
t 0 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