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题材影视改编的文化魅力_从电影_赤壁_说起
(0 次评价)3046 人阅读0 次下载
电影文学 / O V I E L I T E R A T U R E M 2009年第11期20 叫做《曹操》,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曹操的一生。 本世纪初,陈凯歌监制的电视剧《吕布与貂蝉》,片 中人物诡异的造型和莫名其妙的言行让全国人民看的晕头转 向。差不多同时,一部名为《武圣关公》的电视剧,由于资 金等因素,战斗场面也几乎全被省略,导致观众骂声一片。 由朱苏进编剧、陈家林导演的新版《三国演义》,剧本 已准备就绪,该剧长达60集,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 同时,张纪中也高调加入了三国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大 军,由其执导的历史剧《三国志》也将开拍。由陆毅饰诸葛 亮,陈建斌饰演曹操的新版《三国演义》已于2008年8月29日 开拍。 除电视剧外,一些表现三国历史和文化的其他电视作品 也随之产生,如中央电视台在1995年就拍摄的《三国废墟的 发现》,并在法国戛纳电视节上获奖;电视剧《三国演义》 播出之后,央视也专门做了名叫《三国故地行》的专题片。 上海华夏电影公司推出了《三国梦》的电影,2002年四川为 推动旅游业还专门做了促销片《三国旅游·蜀汉胜迹》,川 剧电视剧《三国》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此外,许多以三国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也应运而 生。 在大陆三国题材改编的热潮中,台湾电视界也不甘落 后,曾拍摄过一部《三国英雄传之关公》;香港TVB也拍摄 了反映曹家生活的戏说剧《洛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受到热捧,在东亚等地亦有很 深的接受基础。电视这种现代传媒产生以来,东亚各国纷纷 购买中国拍摄的三国题材影视作品(如《三国演义》),同 时自己也尝试拍摄一些电视作品。如1994年,日本拍摄了电 视片《三国遗迹》,2004年日本NHK电视台三次到中国富阳 拍摄了长达75分钟的“新三国志旅游”专题节目,与此配套 杭州开通了与东京、大阪直航的精品旅游线。在动画界,横 山光辉拍摄的《三国志》,气势磅礴,画面精美,讲述了三 国时期桃园结义、草船借箭等著名典故。当然,日本与韩国 出现的以三国题材为背景的网络游戏更是处处可见,无须赘 言。 面对如此丰富的影视资源和深厚的受众基础,吴宇森导 演重拳出击,在多如牛毛的“三国”著名战役中选择了最硬 的一块骨头——赤壁。吴导选择这一题材所付出的勇气是可 以想象的。 二、三国题材影视改编的文化魅力 三国题材影视剧的大量涌现,反映了广大受众对三国故 事、三国文化的关注;这种关注变成了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原 动力。电视的出现开拓了三国故事的表现力,三国题材成为 影视制作的热门之选,诸多导演选择从三国历史和文学作品 中寻找创作灵感,无数观众关注三国电视和其他的三国影视 作品,这一切皆源于三国文化独有的创作优势。 首先,三国纷争,动人心魄的著名战役多如牛毛,充满 魅力的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深知观众喜好的影视制作者,当 然不会放过这段资源如此丰富的历史。三国故事精彩纷呈, 气势恢宏,出场人物众多,历史跨度极大,非常适合电影或 长篇电视剧的改编。 其次,三国题材深深渗透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爱国主义、惩恶扬善、崇尚英雄、欣赏智慧、举贤任能 等等。所有这些传统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力,这一庞大的受众群无疑成为影视创作者工作的巨大动 力,也为三国影视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从上节论述 中我们看到,三国文化、三国精神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 上有广泛的接受基础,三国题材因为极高的知名度和在群众 中极广泛的认同心理,自然能为影视作品的制作赢得更好的 社会回馈。影视制作者选择三国题材,看重的就是“品牌” 效应,他们通过自身的再加工和再创作将传统的东西发扬光 大,并加入现代人的视角,在现代传播手段极大丰富的今 天,达到品牌衍生的目的。 再次,影视创作要求流行性和情节性,满足此类要求 的文学作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影视制作人的选择对象。三国 故事的演义性,确立了它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题材呈现出 史传性,重大的历史事件背景成为人物活动的支柱,即使是 虚构的故事也呈现出大环境的逼真。在大量战争场面的表 现上,吸取了传统民间文学样式的精华,情节故事如同说书 人的语言所表达那样生动细腻,富于感染力,便于影视语言 的表现。三国中提到的大量谋略也对后世影响很大,无论是 从政还是经商的人都能从三国中读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无论 是决策者的善于用人,审时度势,还是竞争中的各项韬略计 谋,都在《三国演义》中有深刻的体现。和其他古典小说相 比,在影视改编中《三国演义》无疑会脱颖而出。 综观以往的“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像《孔明三气 周瑜》《华佗与曹操》《一代枭雄——曹操》《我是蒋干》 《诸葛亮》《貂蝉》《曹操与蔡文姬》《曹操》《吕布与貂 蝉》《武圣关公》等,单从作品名称来看,导演明显将主要 目光投向了三国主要人物,而对“三国”多如牛毛的著名战 役却视而不见。导演吴宇森的《赤壁》无疑填补了这一缺憾 和空白,将“三国”题材原本就火热的改编热潮推向又一个 高峰。 三、三国题材影视改编存在的问题 三国题材被影视界大量的改编,带给了三国文化更多 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形式,开拓了三国文化的发展前景和影 响力,使得三国故事和三国文化更加发扬光大,它以电子手 段带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流行,并且扩大了历史与文 学文本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得了良性的传播效果。同时也 带动了三国相关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但其改编 也有很不成熟的地方,三国题材的改编与其他历史文本的改 编方式一样,也经历了从正说到戏说的道路,在巨大的经济 利益面前,制作者的精品意识逐渐淡漠,一味追求夸张戏谑 的效果,看重明星效应,注重它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其文教意 义,在某种程度上歪曲和背离了三国的一些优秀传统,使得 三国故事变得面目全非。相同题材的作品被不断翻拍,同名 电视连续剧被不断地调换演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许多影 视作品的出炉都遭到了多方非议。由于创作理念、部分导演 文学素养与技术手段上的欠缺,导致了三国题材影视作品的 创作和表现手法上有很多不足之处。创作者更多地将三国看 作一场战争,一味地烘托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忽视了许多 本应有的哲理的表现和人物内心的刻画等等。许多导演为使 自己的作品早日与观众见面并获得较高的票房收入,不惜重 金积聚大量明星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性本身等等。 [参考文献] [1] 刘子骥.战争考:别闹,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国[OL].载新浪 网,2009-01-09. [2] 刘晔原.电视剧艺术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作者简介] 米文佐(1977— ),男,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教学与研究。 新锐视点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1 , Processed in 0.45735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