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中童谣价值取向及其成因研究
(0 次评价)2712 人阅读0 次下载
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中的童谣便是 一个明显的例子 。 庞统辞别刘备 , 率军从 小路攻击雏城 , 在落凤坡被蜀将张任乱箭 射死 。 书中写到他死之前东南有童谣云 : “一凤并一龙, 相将到蜀中 。 才到半路里 , 凤死落凤坡 。 风送雨 , 雨随风 , 隆汉兴时 蜀道通 , 蜀道通时只有龙 ”。 庞统道 号凤 雏 , 诸葛亮号卧龙 。 童谣中的 “凤” 借指 庞统 ,“龙” 借指诸葛亮 。 这首童谣不仅应 验了庞统将死于落凤坡 , 而且还应验了他 死之后蜀汉将十分顺利 , 诸葛亮将帮助刘 备建立蜀国 。 作者的这种在白话叙述中嵌 进截语童谣的写法 , 既增加了小说的神秘 感 , 同时又为后面蜀汉兴旺作了预先的暗 示 。“ 从艺术来看 , 这种写法是一种特别的 伏笔 , 从而增加了故事发展的传奇性 ”。 所 以 , 小说中童谣的引用并不只是为政治服 务 , 也是作者彰显小说的文学性的一种重 要手段 。 二 、 《三国演义》中童谣价值取向 性的成因 (一)明之前童谣的特殊地位促成《三 国演义》中童诵价值取向的形成 童谣的历 史非常悠久 。 《古今事物考》 说 : “《 列子》 曰 : ‘尧乃 微服游于康衙 , 闻 儿童谣 ’ 谣之起 , 自尧时然也 。” 有人 认 为 《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 , 只承认 《国语 · 郑语》中记载的 《周宣王时童谣》 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 。 即使如此童谣也 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 但是 在明代之 前 , 童谣的价值取 向是比较单一的 , 它们 或是作为政治舆论工具直接为统治阶级服 务 , 或是被当作表现人 间灾异祸福的 “咎 征 ”, 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 在两种童 谣类型中 , 以截谣形式出现的童谣居多 , 人们常把以俄谣来预言的现象称之 为谣俄 现象 。 早在周朝时 , 谣俄现象就已经出现 , 先秦时已蔚然成风 。 到了汉代 , 由于董仲 舒 、 刘向等人的倡导 , 儒学成为独尊的统 治思想 。 以战国后期的阴阳五行之学和邹 衍的 “应验” 之学 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俄 纬之学开始流行 。 何谓俄纬? 《说文解字》 说 : “俄, 验也 。 有徽验之书 。 河洛所出之 书日俄 。” 《广雅 · 释话四》说 : “徽, 纤也 。 其义纤微而为效验也 。” 总之 , 所谓截 , 便 是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 , 它 们往往是假托天 命与神意的形式而 出现 的 。 所谓 “纬”, 就是对儒家经典的神学化 的解释 。 许多方士化的儒生按照自己的意 图附会儒家经典 , 从而产生许多解经的著 作 , 当时称做 “纬书” 。 由于截纬之学有利 于维护封建统治 , 因而得到汉代统治者的 大力提倡 。 正是 由于俄纬之学的影响 , 以 童谣形式出现的谣截现象在汉代更为 盛 行 。 到了魏晋以后 , 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 兴盛 , 谣截的观念也逐步影响了诗学批 评 。 同样谣截理论对以小说 、 戏曲为代表 的叙事文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 文 学创作内部 , 谣俄理论主要有两方面影 响 。 一是对于诗歌创作风气与文人创作 心 态的影响 ; 一是对于叙事文学的叙事方式 和技巧的影响 ”。 由以上论述可知 , 罗贯中 在小说中大量引用童谣并不是他的独创 , 而只是对传统文学中童谣价值取向的继承 和发展而已 。 (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基础促 成童谣价值趋向的形成 根据贾仲 明《录鬼簿续编》 、 蒋大器 《三国志通 俗演义序》等记载 , 罗贯中号湖 海散人 , 祖籍东原 , 流寓杭州 , 贾仲明说 他 “ 与余为忘年之 交 , 遭时多故 , 各天一 方 , 至正 甲辰复会 。 别来又六 十余年 , 竟 不知其所终 ”。 据此 , 可知其生活在元末明 初 , 约在1 3巧年至 1385年之间 。 罗贯中 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战乱不断的元末度 过 , 有人甚至认定他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 军 , 明人王析《稗史汇编》所录一则材料 称罗贯中 “有志 图王 ”, 清人顾芬《跋水浒 图》说他曾投奔农民起义军张士诚部 。 足 见其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 , 是有着 济世安邦的理想的 。 饱受战乱之苦的他渴 望有一个能干的君主来救国救民 。 而 “深 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罗贯中需要的这个能干 的君主首先要忠厚宽容 , 是道德感极强的 人君 ”。 这样 , 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三国故 事 , 宋元时期的三 国平话以及金元时期的 三国戏等中的仁慈宽厚的刘备便成了作者 心中明君的化身 。 又加之 当时民间刘关张 形象已深入人心 , 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明 显 。 东城(《志林》六) 谓 “王 彭尝云 , 途 巷中小儿薄劣 , 其家所厌苦 , 辄与钱 , 令 聚坐听说古话 , 至说三国事 , 闻刘玄德败 , 频登眉 , 有出涕者 , 闻曹操败 , 即喜唱快 。 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 , 百世不斩 。” 作者正 是根据自己的理想和迎 合民间 “ 拥刘反 曹 ” 的倾向来创作《三国演义》的 。 作为 帮助塑造人物和展开故事情节的童谣理所 当然拥有 “拥刘 反曹 ” 的政治取向性 。 (三)童谣的徽语性有利于反映作者 的困惑心理 义良能 。 他们是作者儒家政治道德观念的 典范 , 也是千百年人们心目中所渴望的明 君贤臣 。 按儒家的思维逻辑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 或 “ 天下土地 , 唯有德者居 之 ”。 但历史的发 展正好与之相反 : 暴政最 终战胜了仁政 , 奸邪最终压倒 了忠义 , 全 知全能的诸葛亮竟无力回天 。 这不得不使 作者陷入一种理想的幻灭 、 道德的失落和 价值的颠倒所带来的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 中 。 无可奈何之际 , 作者只得把它 归咎于 “天意” 或 “天数”。 而小说中的俄语童谣 正好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 “纷纷世事 无穷尽 , 天数茫茫不可逃 ” 的困惑心理 。 〔参考文献〕 【 }」 谭桂生 幼儿文学【 Ml北京 : 人民教 育出版社 , 2 0 0 0 一1 2 【 21袁行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 囚】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 99 【 习罗贯中 三国演义【 M} 河北人 民出 版社 , 199 5一2 【 41熊 笃 三国演义并非七实三虚 [ ^] 三国演义学刊第二辑〔 J] 成都 : 四川 省社科出版社 1 9弱一8 【 5]吴承 学 . 论谣诚与诗诚【 ^ ]文学评论 【 J〕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199 6 (2) 【 6』 雷群明 中国古代童谣[M]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2 00 3 17}黄云生儿童文学教[M] 杭州 : 浙江 大学出版社 , 1996 【 s ]鲁 迅 中国小说史略【 M】天津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200 1 【 9』 陈 寿 三国志 . 裴松之注[M] 湖 南 : 岳麓书社 , 2 00 2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43 , Processed in 0.41143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