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平话
,)
的量的简单 扩大
,
箕
中有量 的扩 充
,
同时也 有删 削
,
还有
补 充
,
这 中间经过了罗贯 中的艺术 加工
,
这是 一个批判 的继 承的过
程
。
扩 充的例子如
“
三 战昌布
”
、
“
王允献董卓貂蝉
”
、
“
曹操勘 吉
平
”
等
,
都可以在
《三 国志平话》中找到 对应 的情节
,
但篇幅都成
五六倍甚至 十倍地增加
。
《三国》删削了《三 国志平话》中荒诞不 经
和因果报应的内容
。
罗贯 中对平话情节的取舍标准中含有尊重史实
的 因素
,
但最根本的 因素是 现实生 活的逻辑和艺 术 的真实
。
公三国》
对平话的补充甚多
。
一是来 自史传
,
包括《三 国志》
、
《资治通鉴》和
《通鉴纲 目》等
,
主要是《通鉴纲目》
。
二是来自民间传说
,
如
“
说
三分
”
等
。
从艺术的角度
,
可以说平话是叙述
,
《三国》是描叙
。
从
成书过程的关系来看
,
《三 国》是由
“
滚雪球
”
累积而成的历 史演义
小说
。
《三 国志平话》是
“
滚雪球
”
过程中 的小雪团
。
虽然小
,
但五
脏俱全
,
情节规模已经具备
。
虽然 罗贯中对《三国志 平 话》进行了
加工
,
但他只是根据固定的情 节骨架和 时 间顺序加以修改
。
因 为
《三 国》的特点是将一系列重大事件
,
按 照历史时 间顺序组合起来
,
构成一段历史的轨迹
。
这种叙事方式恰恰孕育了
“
单体式
”
的叙事
结构
。
注
: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
,
三联书店
,
1 99 5
年
。
郑铁生
《三国演义艺术欣赏》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1!“吃
年
张枪镶《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 9 91
年
。
孙逊
、
孙菊园《明清小说丛稿》
,
(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
19 9 2
年
。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
。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
19 9 5
年
。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19 9 4
年
。
毛宗岗《读三国志》
,
哎三 国演义会评本分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叭
年
。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
,
1982
年
。
作者单位
: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责任编
拆
:
萧相恺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