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社会科学
》
年第期
“
三
国
”
领袖
们的赏
罚
谋略
孙抱今
奖赏与惩罚
,
是治军
、
治国
、
用人的重要手段
。
从心理学来看
,
赏与罚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
都起着激
励的作用
,
激励人们建功立业或纠正错误
,
即使是处以极刑
,
也起到
‘杀一傲百’
的作用
。
赏罚也是现代经营管
理必不可少的谋略
,
创办一件事业
,
办好一个厂子
,
必须奖勤罚懒
,
赏罚分 明
,
以激励更多的人在生产
、
科研
、管
理
一
二作出贡献
有远见的决策者还应不断选拔
、重用有真才实学之士,
淘汰不学无术
、
滥竿充数之徒
,
给有突
出贡献的重 奖
,
杜绝
“吃大锅
饭
”、“
干好千坏一个样
”
《三国演义》中的领袖们
,
都十分重视赏罚谋略
,
但因环境
条件
、个人
气质的差 异
,
在赏罚动机和方法上各有不同
植长
“
以权术驭人
”的曹操
,
他的赏罚有较多的权术和
权变性比如他挨了弥衡一顿臭骂
,
却采取
“借刀
杀人
”
之术
,
让黄祖杀了他
,
避免了杀害
“
名士
”之嫌。
诸葛亮
“弓罚必准
无恶不惩 无善不显
”
但关羽在华容道私放 曹操
,
对这一既成事实
,
他采取了权变
、变通的态度,
没
有按
“军 令状”
治罪
,
这是因为他考虑到关羽的其他条件和作用
,
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
,
权衡利弊作出的决定
,
这是一种权变
,
不能简单地说他赏罚不公
,
不讲原 则
。
人们常把
“权术”当成欺诈
的同义语
,
这是不全面的看法
。
正确地使用权术
,
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
从这个意
义上说
,
权术
、
权变是一门高超的谋略艺术
。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了一个
“五色棒”
的故事曹操
“年二十,
举孝
廉
,
为郎
,
除洛阳县北都尉
。
初到任
,
即设五色棒十余条干县之四门
有犯禁者
,
不避豪贵
,
皆贵之
”。
中常侍赛
硕的叔叔仗着有后台
,
不顾禁令
,
提刀夜行
,
被曹操拿住
,
以棒狠 狠地揍了一顿
,“
由是 内外莫敢犯者
,
威名颇
震
。
”曹操初
出茅庐就拿豪贵开刀
,
借以提高 自己的声望
,
带有权术的意味
,
但这并非欺诈
,
而是一种谋略
。
曹操
“
以权 术驭 人
”
,
可谓达到
“炉火纯青”的地步,
对他招揽人才
,
削平群雄
,
称霸一方起到重要作用
《三
国演义》第“比箭夺红袍
,
比赛中发生争执
,
无法评判胜 负
,
曹操 采取权变处理
,
凡参赛者每人赐蜀锦一匹
,
从而化解了矛盾
,
增进了团结
。
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曹洪等人的奖赏
。
曹操接受郭嘉的建议
,
发兵西征乌植
,
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
军事行动
,
要冒极大的风险
。
曹洪等人提出
“
袁熙
、
袁尚兵败将亡势薄力孤
,
远投沙漠
,
我引兵西去
,
倘刘备
、
刘表乘虚袭击许部
,
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
”事实证
明
,
这个意 见偏于保 守
曹操进击乌植
,
虽然历尽艰险
,
妙后出奇兵取得 了胜利
。
按理说曹洪等人不应受奖但曹操却重赏了他们他说
“孤前者远征,
侥幸成功
。
虽
得胜
,
天所佑也
,
不可为法
。
诸君之谏
,
乃万安之策
,
是以相赏
,
后 勿难言
”曹操奖赏了“不该”奖赏者,
更鼓励他
们以后 多提意见
,
这是多么高明的谋略权术
苏沟读史到此
,
感叹道
“
此孟德 曹操
、
本初袁绍 所以兴亡
乎
”官
渡之 战前夕
,
丰
、
许枚等人扶些出正确意见
,
袁绍不但不接受
,
反而予以处罚
,
焉有不亡之理又如
,
曹操
在
‘
丫渡之战中
,
掳获了一束书信
“
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 暗通之书
”
有人建议
“可逐一
点对姓名
,
收而杀
之
。”曹操 不但一个不杀,
反而
“遂
命尽焚之
,
更不再问
”。
不迫不查一笔钩销
,
不留尾巴
,
使犯了通 敌罪行 的人
划涂了顾虑
,
转而感恩戴德
,
效忠干曹操
,
这比
“
杀一 个
,
震一片
”
要好得 多
从曹操的这些权术谋略来看
,
他的
日光和胸怀是多么远大
,
用心是多么梢细
,
这样的权术是高超的谋略艺术
,
更不应与欺诈划等号
曹操虽然惯千
“
以权术驭人
”
,
但他也重视以法治军建安年年他为 了整顿军纪
,
提高士气
,
针对
当时只赏功不罚罪的偏向
,
颁布《败军抵罪令》
,
打败仗的将官要依法治罪
,
违反军纪
、
造成损失的要 免去官职
和封爵
。
尤为可贵 的是
,
他身体力行
,
以身作则
,
犯了法也要受军法的制裁
,“割发代首”就是一个
突出的事例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