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关于
“祭东风”
的描写确是道里
道气
,
妖里 妖气
,
可是里面却也大 有文
章
。
第一他把祭风 的
“七星 坛”
选在大江
边的南屏山上
,
第二他要一百二十人执旗
守坛
,
这一百二十人既是协助祭风的也可
以 是监视他的
,
你心怀鬼胎的周瑜尽可放
心了吧
。
可是祭风开始他将一百二十人都
分了工作
,
派定 岗位
,
并规定
:“不许擅
离岗位
。
不许交头接耳
。
不许失口乱言
。
不许 失惊打怪
。
如违令者斩
。
”
连军士 更
替吃饭都得听他 的安排
。
只有他一 人自自
由由
,
一日上 坛 三次
,
下坛 三次
。
本来有
一百二十人监视他
,
反被他控 制住一百二
十人
。
所以东南风起取人头的将军还 没有
来到他就得以从从容容而又悄悄走掉了
。
只有认真回头琢磨一番你才会悟出他把祭
坛定在大江边的南屏山和要一百二十人守
坛的奥妙来
。
好一个金蝉脱壳计
。
这使得
周瑜这个江东数一数二的能人竟丝毫察觉
不出来而只能追悔莫及
。
如果 把
“
祭东
风
”
看作是 妖里 妖气 的迷信描写未免失之
片面了
。
它是运用这一形式 巧妙地表达 了
极其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内容
,
并且轻易
不为人们察觉出来
。
冬至一阳生
。
东南大风不是诸葛亮
“祭”
来的
,
它是冬至 过后必然出现 的自
然现象
。
不过它是当时 一种稀少的现象
,
一般人不仅不注意它也难以察觉它
,
连曹
操
、
周瑜都包括在内
,
所以一个为没有东
南风而高枕无忧
,
一个为没有东南风而呕
心沥血
。
只有深知气象学而又有敏锐观察
力的诸葛亮抓 到了东南风就要到来的信
怠
,
煞有介丰地导演了
“祭东风”
的滑拾
剧
。
虽然东南大风不早诸葛亮
“
祭
”
来
的
,
可是
“祭东风”
对火烧赤壁 的成功却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因此它是赤壁大战的
关键情节
。
试想
,
缺乏预见 的周瑜为老刮西北风
而呕 心沥血
、
卧床不起
,
只能果然来了东
南风才去组织战斗
,
而曹操发觉东南风也
急起准备了
,
火攻还 能 得手吗
?
如果那
样
,
前段的全部努力
,
什么反问计
、
苦肉
计
、
连环计
,
全都前功尽弃
,
一律报废
,
而只有几万人马的孙刘联盟仍然不能抗拒
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扫荡
。
只要这样对比
分析
“祭东风”
的作用 就一 目了然
。
所以
,
把
“祭东风”
与
“镶北
斗
”
等
同看作是
“状诸葛之
多智而近妖
”
是不恰
当的
,
而那样无论对待作者或诸葛亮也是
不公允 的
。
因此不应该独立地来谈
“祭东
风
”
,
应该把它放在赤壁大战的整体中来
考察
,
甚至放到《三 国演义》的整体中来
考察
,
这 样才会发现它所包含的深刻的思
想内容和所凝 聚 的作家的高超艺术技 巧
,
才会发现它在《三国演义》这部大书的结
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那 么
“祭东风”
非要写得如此 妖里妖
气吗?这是一个把握艺术描写分 寸的问
题
,
是 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但是只能以
既要振作起卧床不起的周瑜雄心勃勃地去
组织战斗
,
又要瞒过智谋过人的周瑜为界
限
。
应该给
“祭东风”
正名
,
应该给它艺
术上应有的位置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