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
期
“
祭东风
”
辩
潘寿全
:
勺 .-
《三国演义》是我国 的优秀长篇历史
小说
,
它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整个三国时代
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
争
,
再现了那一历史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
风貌
,
而且塑造了一大群栩栩如生光彩照
人的艺术形象
。
但是作品也有不足的一面
,
仅就受到
人民群众无限崇敬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
来说
,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
指出
“状诸
葛之多智而近妖
”
。
鲁迅先生
虽然没有具休指出哪些描写是
“
近妖
”,
只要细细读来
,
我们会深感这一批评是恰
当的中肯的
。
如三十八回诸葛亮告诉刘
备
:“亮夜观天
象
,
刘表不久人世
。
”
果
然不久刘表死了
。
四十九回火烧赤壁
,
他
料到曹操必定败走华容道
,
却派关羽前
去埋伏
,
刘备耽心关羽重义气 会 放 走 曹
操
,
他回答说
:“亮夜观天
象
,
操贼未合
身亡
。
”
于是故意让 关羽去做了个顺水人
情
。
六十三回在荆州七夕佳节夜宴众官
,
看到正西上一颗斗大星 子坠落
,
就知道是
随刘备取西川的军师庞统
“性命
休矣
”
。
这些都说得有点玄乎
。
而
“
巧布八阵图
”、
“班师祭沪水”
、“陇上妆神”、
“五丈原攘
星
”
、
“定军
山显圣
”
则更带着一定的妖
气和鬼气了
。
这些给光辉的艺术形象抹上
了一层神秘而又朦胧的色彩
。
然而就历来众多的读 者和 评论 者 来
说
,
对
“近 妖”
具体内容的看法是不一致
的
。
胡适在他写 的《三国志演义序》中指
责《三国演义》的作者
、
修改者
、
最后写
定者都是平凡的庸儒
,
并说
:“他们极办
描写诸葛亮
,
但他们理想中只晓得
‘足智
多谋
,
是诸葛亮的大本领
,
所以诸葛亮竟
成了一个祭风祭星
、
神机妙算的道士
。
”
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三国演义
》的前言
(何磊一九七三年八月)
,
在高度评价诸
葛亮的前提下
,
指出作者在很多章节里把
他写成了
“先知
先觉
”
的人物
,
特别提甄
“至 于‘七星坛祭风,
里
,
写诸葛亮登坛
作法
、
呼风唤雨等
,
更是荒诞不经 的描
写
。
”
《光明日报
·
文学遗产》第64 1期
刘知渐的《
<三 国演义>是
‘为市井细
民
写 心
,
的历史小说》一文提及
,“被称
为
‘山 野村夫’
的诸葛亮
,
是
‘市井细
民
,
的得力助手
,
因此被写成智慧的化 身
。
他的
‘奇门遁
甲
’
和
‘锦囊妙计,,
是
‘算命先生,
的把 戏,
他的
‘祭东风,、
‘镶北斗,,
是
‘游
方道士
,
的把戏
。
”
以上都是把
“祭东风”
作为诸葛亮身有妖
气的例证
。
笔者不敢苟同上举数例的看法
。
表面 看
“祭东风”
确是写得玄而又
玄
,
充满着道气和 妖气
,
可是从赤壁大战
的全局来考察
,
你就会发觉它是作者那样
用功的一笔
,
是赤壁大战中精心设计的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