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
,
却不以史实为局 限
。
在创作过程 中
,
作者通过对素材的多种
多样的剪裁
,
进行了艺术加 工
。
有的吸取了民间传说
,
有的出自作
者的虚构和想象
。
电视 剧《三 国演 义》是根据小说《三 国演义》改编的
。
这 是一 部
历史戏
,
历史戏与历史的关系
,
应该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有联
系
,
是说描写历史的戏
,
在大关节上
,
应该 基本符合历史事实(对
电视 剧来 说
,
基本符合《三 国演义 ) ) )
;
有区别
,
是我们 创作人 员 可
以根据电视剧的需要
,
’
对题材作一些 选择
、
改造
,
对情节作一些
增减
、
渲染
、
夸张
。
塑 造历史人物形象
,
不能用百分之百 的真实
去要求艺术
,
但艺 术所反映的历史基本事实总要 和客观存在的
“
史
实
”
(《三 国演义》)大致 不差
。
罗贯中吸取 了民间传说
,
对史书一些内容也是进行了艺术夸
张的
。
如
“
空城计
”
这一 充分反映了孔明智慧的情节
,
在《三 国 志》
、
《资治通 鉴》等正史中均无记载
。
这种将人物典型化的精彩描写
,
在
历史书里是不存在的
。
再以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为例
,
见于正
史的
“
根据
”,
只有
“
凡三往乃见
”
五个大字
,
可是到了《三 国演义》
里
,“
三顾茅庐
”
却是一大篇长达5 0 0 0字的精采文字
,
和
“
凡三 往乃
见
”
有着多么大的区别!又如关羽 辞别曹操去找刘备这一情节
,
史
书《三 国 志》只有
“
尽封其所赐
、
拜书告辞
夕
而奔先主于袁军
”
三 句
话
,
在小说里除了封金 挂印等情节外
,
还有赠袍赠金
、
过五关
、
斩
六将的经过
,
突出了关羽一心寻兄的 那种大义凛然的性格特 色
。
“
虚构
”
就是艺术创造
,
它丰富了历史人物形象
。
又如
,
在《三国志》
里
,
怒鞭督邮的人 是刘备
,
不是张飞
。
可刘备是仁厚之人他怎么
会亲 自去鞭打督邮?于是 罗贯中把这条鞭子给了张飞
,
突出了张
飞怒莽率直的性格
。
比刘备亲自动手
,
艺术效果要好得多
。
罗贯中既然可以在史实的基础上演义《三 国志》
,
那么我们的
编剧为 了发挥电视剧的特点
,
更好地 创作为现代观众所理解和欣
赏的人物
,
也 应该对《三国演义》进行一些 必要 的艺术加 工
。
如《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