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
中心 的6位导演联手合作
,
这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是第
一回
。
6位导演都是有才华
、
有个性的艺术家
,
怎么
把大家团结起来
,
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司马璐和他
儿子的对话中那句话
“
有大度
,
立大业
”
六个字
,
对
我大有启发
,我就用这六个字要求
自己
,
统帅全剧组
。
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
,
刘备三顾茅庐
,
直到最后请出
诸葛亮
,
才扭转了被动局面
,
逐步建立了根基地
,
“
官
渡之战
”
,
袁绍以7 0万大军
,
却输给了曹操的6万人
马
,
重要的原因是
:
袁绍听不进意见
,
而曹操则求贤
若渴
,
招贤纳士
。
现在
,
我们的社会正逢改革开放
,
百废待兴
,
需要大最人才
,
如果各级领导人都能礼贤
下士
,
求贤若渴
,
各项事业肯定会办得更好
。
《三国
演义》里的许多谋略
,
如军事上的战略战术
、
外交
、
军事
、
管理等方面
,
都有许多人类智慧的精华
,
值得
后人学习
。
艺术追求
:
忠于原著
王扶林在谈到《三国演义》创作中的艺术追求时
说
:
“
忠干原著
”。
他认 为
,
古典名著
,
都是经过千
锤百炼
,
才家喻户晓的
,
不能随便加以改动
。
而且《三
国演义》是一部讲史小说
,
讲史是不允许
“
戏说
”
的
。
对于改编的原则
,
专家们的意见非常一致
。
如曹操
,
在历史上是个英雄人物
、
名将
,
《历代名将百科全书》
中有他
。
但罗贯中却把他写成了奸雄
,
而且是一个超
常的奸雄
。
郭沫若曾经想给他翻案
,
没有成功
。
可见
曹操在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已为读者接受
。
所以电视剧
忠实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仍把曹操写成奸雄
,
没
有改变原作
“
拥刘反曹
”
的态度
。
人们对这样的改编比较满意
,
认为是成功的
。
当
然
,
忠于原著并不等于没有创造性
。
怎么使改编更具
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王扶林总结的一条经验是
“
古今
契合
”。
他说
,
没有古代特色
,
人家不承认这是古代
的东西
,
不考虑今人的审美要求
,
当代人就会离你而
去
。
《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
,
一些人尤其是圈内
人提出了一些意 见
,
认为改编过干拘泥于原著
、
有些
表现历史过程的东西太多
、
篇幅太长等等
,
不少意见
都是正确的
。
关于语言问题
,
我们确定的原 则是
:
基本保存原
小说半文半白的语言结构
,
即用
“
今人听得懂的古语
”
。
但在做法上还是拘谨了些
,
有可以值得探讨的地方
。
像
“
出师表
”
这样的名篇
,
用 白话文是很难表达 出来
的
。
用 白话文很难具有历史感
。
但有些地方还是可以
改得更通俗易懂些的
。
关于武打
。
有人说《三国演义》中武打不够劲
,
套式比较多
,
显得假
。
王扶林认为
,
该剧中武打表现
的基本路数是对的
。
因为古代打仗讲究布阵
、
对攻
,
什么水攻
、
火攻等等
,
不可能像现在的一些港台武打
片那样打法
,
如果弄成那样
,
肯定会有更多人反对
,
认为不真实
。
国外一些表现古代战争的影视剧也是讲
布阵的
.
这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
即
古代影视剧中的武打怎么既讲历史规定的打法
,
又要
照顾今天观众的欣赏习惯
。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
,
有些战争场面是非常壮观
、
精彩的
,
有些打得不够精
彩
.
这主要是这部戏的武打太多
,
设计跟不上
,
而且
设计人 员中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古代战争是怎么打的
,
导演的武打方面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
演员的演技也高
低不等
。
关于音乐问题
。
《红楼梦》
、
《三国演义》这两
部古典名著电视剧的音乐创作人和 演唱者
,
都起用 了
流行歌曲的名家
.
《红楼梦》
是由王立平作曲的
.
剧
中歌曲红极一时
;
《三国演义》的作曲是谷建芬
,
演
唱者是毛阿敏
、
刘欢
、
杨宏基等
,
也获得了成功
。
专
家们认为
《三国演义》中的片尾曲是毛阿敏歌唱生涯
中唱得最好的一首歌
。
我们之所以起用王立平
、
谷建
芬这样创作流行音乐的大家来作曲
,
主要考虑到他们
懂得当代青年的欣赏心理
,
而且他们都是富有很高修
养的艺术家
,
他们会使歌曲符合戏的内容
。
《睐望》记者插话
:
电视剧的成功
,
主要是人物
的塑造
。
《三国演义》中的演员选得好
,
演得好
,
尤
其是曹操和诸葛亮
,
塑造得相当成功
。
没想到唐国强
能把诸葛亮演得这么丰富
、
精彩
。
不知当时在选演员
时是怎么考虑的?
王扶林答
:
关于剧中的人物塑造
,
我们借用了小
说的描写和传统戏曲中的表现手段
,
重在表现人物的
性格特征
。
选择演员就看他是否适合人物的基本性格
。
至于怎么选演员的问题
,
王扶林说
,
剧本定下来
后
,
演员的选择是电视剧成功的一半
。
选演员是非常
关键的事
。
《三国演义》中有 名有姓的人物数百人
,
最关键的人物是刘备
、
关羽
、
张飞
、
曹操
、
诸葛亮
、
周瑜
。
这六个人物在剧中分别由五位导演执导他们的
戏
,
所以
,
这六位演员的选择难度相当大
,
只要其中
有一位导演反对
,
就不能通过
。
这六位演员的最后选
定要由《三国演义》总导演和五个分导演点头认可
。
尤其是曹操和诸葛亮的扮演者
,
颇费周折
。
比如
,
曹
操这个人物
,
没有一定的文化层次
、
理解能力
,
光靠
一般 身段表现是很难完成的
。
幸好我看过鲍国安演的
《宋江》
,
觉得他很有力度
,
是个难得的好演员
。
为
了考察他
,
我亲自到他家里造访
,
看他是否适合演曹
操
,
我们大家对他都充满信心
。
至于唐国强饰演诸葛亮
,
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
当时也没有一个人推荐他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一位朋
友劝唐国强到剧组试戏
,
是试的周瑜
。
看他长得秀气
,
于是让他戴上胡子再试试
。
一化妆
,
唐国强显得很飘
逸
,
有位导演随口道
:
“
他很像诸葛亮
”
。
于是让他
试诸葛亮的戏
,
结果不错
。
可是
,
唐国强演诸葛亮 的
消息传出后
,
引起轩然大波
。
北京两大表演艺术殿堂
:
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里一片哗然
,
怎么让一
个
“
奶油小生
”
演诸葛亮?认为这部戏肯定要砸了
。
但剧组顶住了
!当时
,
我们坚持要用唐国强的理由是
:
唐国强是个明星
,
在演技上有一定修养
,
有扮演诸葛
亮的实力
;
他的形象比较符合诸葛亮
,
英俊
、
秀气
、
吸逸
,
有书卷气
。
由于这些 因素
,
考虑他能演好
。
正 如
我们所想
,
唐国强演得十分认真
,
全身心地投人
,
终
于使诸葛亮这个人物获得广大观众 的认可和好评
。
我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