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然而全剧却把较多的表演空间留给了两位丑角——土地公婆,让他们
发挥串联场次、评点解说的作用。两人插科打诨,从人物评说、剧情点拨
到对时下各种热点现象、流行术语进行调侃。这种类似“海派清口”的表
演贯穿全剧始终,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削弱了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
和吸引力。如此安排,也许为了阐释、突出关羽的忠义行为,使今人与古
人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这种意愿虽好,但剧作人物塑造和总体气氛的营
造,始终是应被首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关羽的被神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基于人们对
关羽精神人格的不断升华、对完美人生境界的追求。当今社会,神袛早已
走下圣坛、将关羽作为“人”的完美形象刻画好、塑造好,让观众切实感
受到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永恒的人格魅力,便可完成对历史文化的阐释和当
代象征意义的构建了。倘若只将关羽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去图解,并通过丑
角附会之类与剧情缺乏内在关联的形式去展示关羽由“人”而“神”发展
的过程及其现象,便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传统戏剧向来是通过搬演忠奸善
恶的故事发挥着娱乐民众、开启民智、传承文化的作用,无论哪个阶层的
观众,都能从舞台上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如今的观众,接受力、判断
力和感悟力已大为增强,而《关圣》讲述的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因
此笔者认为,对于插科打诨的运用,画龙点睛式的点化犹可,过多的戏说
笑侃则无必要。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则可能
流于庸俗。
原载: 《上海戏剧》2009 年第 12 期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