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的情思!于是,诸葛亮怀着无限的感情长叹道: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
天,曷其有极!”这一声长叹,充分表现了诸葛亮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是呵,对于一个志在统一全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抛下未
竟的事业更令人难过的呢?
第四层,写诸葛亮在病榻上亲自书写遗表,上达后主。在遗表中,他
诚恳地告诫后主:“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
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在辅佐后主的十二年中,
诸葛亮深切地感觉到,这位承袭父辈余泽的国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庸
懦无能,贪图享受,既不能像其父刘备在遗诏中谆谆叮嘱的:“勿以恶小
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又不能实践自己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建议: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事实上,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尽心辅佐,这位糊
涂国君不知会把朝政弄成什么样子。 所以, 诸葛亮的遗表既表现了一个 “两
朝开济”的老臣的一片赤诚,更包含着他对蜀汉未来的深深忧虑。
第五层,写诸葛亮又对杨仪授予保证蜀军安全撤退的计策。这是诸葛
亮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最后一次运筹用计,它不仅证明诸葛亮那惊人的智
慧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之际依然光芒四射,而且进一步表现了诸葛亮至死
不忘杀敌立功的拳拳之心。
这五个层次,写得纡徐委婉,深情绵邈。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诸葛
亮有多少事要办,有多少话要说呵!上至国君,下至部属,近至眼前的退军
节度,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他都考虑到了;但对自己的妻儿老小,他却
很少顾及,仅仅在遗表中说明:“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决不要求分外的恩赐。他那情真意切而又周到细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