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5
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
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馀哉;苟不患功业不就,
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
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岂其区区利在边鄙而已乎?” ( 《三
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以诸葛亮之才略,若追求个人功业,则委质
魏氏,投靠东吴,皆可展其器能;然他方以管仲、乐毅自命,以兴微继绝
为己任,他在刘备极为困难的时候,看中他是寄托自己理想的明主,毅然
决然地担当起辅佐的重任,这种对于个人人生道路的正确决择,就赋予他
的全部决策活动以灵魂,因而是诸葛亮赢得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同时,
为了自己的信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生不但知伐魏之无成、
出师之不利,而又逆知其身之必死于是役也。以汉、贼不两立之故,而至
于败亦不惜,钝亦不惜,即死亦不惜。呜呼,先生真大汉忠臣者。文天祥
《正气歌》曰: “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殆于后一篇而愈见之” ( 《三
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回评) 。 《后出师表》所谓“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
所能逆睹也” ,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尽人事臣责的精神是极为可贵的。
总之, 《三国演义》 关于决策活动的描写, 不单单显示了诸葛亮的权智英略,
更显示了他的性格和品质的崇高。这种描写,既是十分客观、十分合理的,
又是充满着激情的。诸葛亮决策本身的成败利钝,将永远是后人思维的极
好的思想材料,而《三国演义》关于决策描写,尤其是如何处理从思想感
情上褒扬诸葛亮和诸葛亮决策上的缺陷和不足的矛盾的成功经验,更是值
得总结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原载: 《明清小说研究》第 2 辑
打分:
0 星